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这些战略思想体现了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内涵的领悟、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具体硕果。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历史观为主题,以自然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题,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解读、介绍,以及对其思想的价值导向的探究。大多数学者均将该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探讨它在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鲜明。目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成果丰富,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农业为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农业为主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统筹发展。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护农业为主地区生态环境。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农业为主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44864
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原因
1。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于相当多的农村居民来说,“生态文明”仍然是一个并不热悉的词汇,生态文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是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错误的消费观念。比如说使用难以降解的一次性方便饭盒、使用污染严重的单冲程摩托车、使用廉价的含磷洗衣粉;受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至今还有砍伐林木用作炊事燃料的情况。另据权威统计机构的研究分析,超过1/3的农民不知道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65%的农民不了解青蛙、灰喜鹊等虫害天敌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知识,84%的农民超过规定标准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论文网。此外,农民环境保护法制观念薄弱也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不断宣传,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但部分农民和乡村干部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把被发达地区或者中心城区淘汰的污染严重的企业作为商引资项目盲目引进,允许城区产生的建筑、医疗等垃圾转运进入自己的山林和田地进行堆放、用来填河、填湖,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倾倒在本乡山林之中,未作任何无害化处理,随意露天堆放,生态环境忧患意识十分欠缺。
2。生态环保管理体制不顺。中国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构成,主要负责辖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乡镇一级普遍都没有设立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机构,通常由一名副乡长分管,设一名兼职的环保管理员。随着中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土、规划等实行垂直管理以后,兼职的环保管理员名存实亡,乡镇及村组的环保工作陷入停顿,而各市县环境行政部门由于中心城区环境管理任务繁重,工作重心都以中心城区为主,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使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相对薄弱。这种城乡二元化环境管理格局尚未发生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另外,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农村乡镇可支配的收入有限,难以承担治理环境所需的工作经费。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多年来主要使用在城区内大型公用设施和大中型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上,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老企业污染治理方面,对郊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也局限在城乡结合部的环保项目上,几乎没有什么其他投入。加之国家和地方对城郊环境治理方面并无任何特殊优惠政策,导致郊区环境治理和环境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或根本没有投入。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