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兰(2008),通过查阅各方面文献,总结分析了世界制造业生产模式由少品种小批量、到少品种大批量再到多品种小批量的变化过程。并在生产模式的演变中告诫我国企业不管是哪种生产模式都必须把人、财、物、工作过程、环境等视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才能使得整个制造过程最优化。44970
蒋君侠和朱征(2001),以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各方面特征为基础,研究分析如何将两者集成为混合供应链。最后得出分析结果:精益生产适用于产品批量大、品种少、且需求可以预测的条件下,而敏捷制造则适用于产品需求不稳定、品种较多、需求难以预测的条件下。
罗军华、李艳(2008),指出:无论是精益生产还是敏捷制造,都注重减少产品交货期、集成供应链和充分利用市场理论。精益生产通过利用市场理论和需求预测、把生产任务前推使需求得以稳定,倡导消除一切浪费。敏捷制造可以对市场信息的变动做出快速反应,减少因需求变动等干扰因素带来的负面作用,强调对生产过程的快速重构能力,利用需求的波动使得利润最大化。
刘峰、施国洪(2004),通过对两种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两种管理模式融合的途径,并指出要在我国应用混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跟本提高,必须先解放企业的思想从跟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管理模式。
袁红兵,黄新燕(2000),以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两者的特征点和联系为基础,研究了它们在混合供应链中的综合应用,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两者在混合供应链中是存在作用互补的,不管是在生产管理手段还是生产技术上都存在着很多相似和共通之处。
汪应洛,孙林岩,黄映辉(1997),指出优秀的制造管理模式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起定性作用的主要要素是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的完善。
汪应洛,孙林岩,黄映辉(1996),提出了一种吸收了精简生产、敏捷制造、柔性制造技术的LAF生产系统论文网,具有参考性。
潘争亮,包立宏(2006),将精益生产概括为四句话:“靠近客户,友善对待员工,降低成本,争取零缺陷。”
张申生(2000),将敏捷制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结合起来探讨,用事实论证了其作用。
理查德,宋国防(1999),系统阐释了生产的运作和管理原理。
张曙(1995),分别在国有企业的改组策略、产品和市场策略、人员开发策略、管理策略和技术改造策略等5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具体建议。
李蓓智(2007),充分阐释了包含精益生产以及敏捷制造在内的几种先进制造技术。
徐殿南(2005),通过研究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决策,以其中合作关系管理、集成运作优化管理和整体绩效评价三个模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集成化供应链产生的背景以及原因,同时揭示了集成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张岳松(2004),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集成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的混合供应链的可行性以及其竞争优势,并提出一些应该如何综合运用二者的具体策略。
徐晶(2006),通过实例分析,揭示出目前我国大数企业共同存在的供应链管理漏洞,以及存在的大量制约企业供应链建设、管理与发展的问题。
许锐,冯春等(2011),分析了精敏混合供应链解耦策略和其方法模型,最后对精敏混合供应链解耦策略发展进行展望。
张娟(2009),从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订单分离点建立了数学模型,使得精敏供应链的运用更加科学。
林琳,薛恒新等(2007),回顾了供应链策略从精益、敏捷到精敏的发展历程,从降低运作成本和复杂程度的角度提出了未来精敏混合供应链的概念,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