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献综述康奈尔大学的Robert Jarrow(2014)在文中解释到,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给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45757
James Benford 和Stuart Berry(2009)对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认为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增加货币流动性,但同时也会带来货币的e值,而且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依赖于如何去运用政策所增加的流动性。
Alan S .Blinder(2010)对量化宽松政策的进入与退出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对市场上流动性的补充有积极的作用,并且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会减小商业票据和国债之间的息差;而对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Alan S .Blinder指出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参照指标来加以利用,基金利率的大小代表了政策退出进程的急缓程度。
时任美联储主席Ben S. Bernanke(2004) 认为在利率很低,近乎接近于零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也提出实施该货币政策操作的三大法宝:(1)明确保证保持低利率水平;(2)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3)扩充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对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以及其政策效果方面,也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观点也褒贬不一。
香港大学的Joseph S. K. Wu(2014)在文章中指出在流动性陷阱中,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这又称之为“储备陷阱”。货币供给增加是被困在银行的储备,无法通过银行体系信贷扩张。量化宽松政策并不会促进真正的起到振兴经济的作用。但量化宽松政策会导致货币贬值,引发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复苏。
(二)国内文献综述
周小川(2010)提出,美国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复苏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持续推出量化宽松的做法不可取,会对他国经济产生溢出效应。
清华大学的韩秀云教授(2013)指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基础是美国经济的平稳复苏。其中包括:美国房地产市场、制造业和财政金融状况持续向好,失业率下降,居民消费持续回暖。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2014)认为美国退出QE取决于经济增长、就业情况和通货膨胀水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5年来,美国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制造业、居民消费、房地产市场、都表现良好,实业率也降到了2008年后最低的水平。而中国有能力在美国退出QE的环境下保持经济金融平稳、持续发展。
边卫红,陆晓明,高玉伟,陶川(2013)指出,量化宽松的退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预计要经历10年的时间。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增量退出阶段和存量退出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第三季度,美联储放出QE将要退出的消息;2013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年中,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将每月缩减50亿-100亿美元的资产采购规模;2014年9月到以后8年内对债券做展期和持有到期的方式进行处理。
黑龙江大学的刘天琪(2014)认为美国经济的好转意着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好转和市场信心的提升,这也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好处。同时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有利于中国企业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在美国结束量化宽松之后,欧洲与日本也可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减小,贸易环境有所改善。
边卫红,陆晓明,高玉伟,陶川(2013)在文章中指出,在实体经济方面,对我国经济是利好的,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前提条件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内需的上升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在中长期是有利于拉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 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