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Asle Fagerstrom、Gheorghita Ghinea(2011)通过“现场试验”活动证明了社会化网络营销对企业价值的作用,认为企业和消费者互相对话交流才能共创价值。
Keith S. Coulter(2012)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网购平台来说,社交网站上所能接收到的具有说服力的信息要相对丰富和多样化,发展社交网站上的口碑营销对于社交网站营销实践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47386
陈云鹏(2012)认为电子商务引领社交网络走进2.0时代,社交网络发展至今,已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改变着人们寻找、分享信息的方式,相互交往的手段。发展基于兴趣的信息供应链,将优质的商品通过社交网络里的人际关系可以顺着兴趣节点自动地推送到消费者面前,也就是说让优质的商品信息供应链更有效率,从而让信息供应链下游的消费者更快做出购买决策,即形成社会化购物。
陈红岩(2012)提出消费者的购后反馈以及体验分享产生的效应对于微博营销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有很大影响的。也就是说通过社交网站网购后的满意度测量或是体验分享,可以为其他消费者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依据,也可以是企业更好的了解消费者需求和产品的不足。同时也能使社交网站成为最佳的口碑传播发源地。
尚艳(2013)认为社交化电商导购网站的转型才蹒跚起步论文网,如何保持现有会员的黏度,并不断获取新会员,增加产品丰富度,扩大产品选择范围,从前端的线上交易系统搭建,到后端的店铺招商、规则制定、吸引流量、处理退换货纠纷,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说导购网站转型平台电商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未来如何,还有待观望。
绍蓝洁(2013)认为电商导购夹缝中谋转型,在其看起来很美的表象之下,其实电商导购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是淘宝这棵大树的政策的不断“变脸”,另一方面,是微信、来往、微淘、易信等社交平台的不断涌现,电商导购的独立发展愈加艰难。
Sanghyun Kim和Hyunsun Park(2013)对消费者对商家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信任及其信任行为进行分析。认为信任是社会化电子商务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获取信任则需要商家做出很多努力。他们通过对371位消费者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商家信誉、商家规模、信息质量、交易安全、通讯以及口碑这6个方面对消费者产生购买意向和信任有着显著的影响。
刘露影(2013)认为基于兴趣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在本质上完成了消费者与特定商品的对接,缩短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查找特定商品消耗的时间、精力,起到了买方与买方之间架设桥梁的重要作用。
马凌、邢芸、陈昊天(2014)认为社会化电商过于依赖上游。在中国,淘宝就是社会化电商的生命线,就其产业链而言,社会化电商真正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过于强调导购这一功能,对上游产业链太依赖,反而让社会化电商失去了产业链的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化电商模式未来能否持久发展的一大问题。
胡丽娟(2014)认为社会化电子商务是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借助社会化媒体而发展起来的。其分析了第三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特点,界定了第三方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信任的行为,建立了第三方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用户的信任模型和第三方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持续使用模型,即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更加重视社会群体的互动(推荐和分享),通过社会群体的互动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刘倩(2012)以蘑菇街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解构“蘑菇街”的运营特点和管理模式,从蘑菇街的网站框架、受众、瀑布流的创意和社区化互动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网络营销提供一种借鉴模式。 社会化网络营销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