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处江部苏南,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常州加工贸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各种制约其转型升级的问题。为推动加工贸易成为带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国内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与讨论。
方丰霞(2010)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减小环境和资源压力、适应要素价格机制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1]。王萍、赵佳萱(2011)认为制定长期规划、提升产业链、注重环保建设、推进西部加工贸易发展、提升对民族企业的扶持力度能够解决我国加工贸易低产业链、耗能高、污染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本土化程度不高的问题[2]。 南京海关课题组(2011)辩证分析了江苏加工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总体收益率不高、资源消耗和环保问题、税收贡献率不高等问题[3]。陈云香、赵艳萍(2010)对于江苏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认为应该实现产品附加值增值、提升产业链、平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4]。彭正辉、刘雪妮、马海涛、徐霞(2011)强调转型期间,常州政府应从结构调整、融资要求、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有利的转型升级条件[5]。韩栋(2011)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列出了常州出口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日益上涨的生产要素价格、低迷的发达国家需求、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以及应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等措施解决这些问题[6]。严楠(2011)以苏州地区为研究样本,从加工贸易发展轨迹、地区结构、企业结构的角度分析苏州地区加工贸易的特点,针对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溢出作用较弱、本土企业参与度不高、特殊监管区域产出效益不足等问题,提出引导、提效、形成的解决方案[7]。63429
加工贸易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认识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十分关键。王蓓玲、胡靖雯、蒋雨辰、朱烈漪、王雪婷(2013)基于苏南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必然趋势和给苏南企业造成的压力等问题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途径即品牌建设、集约化经营、ERP系统运用和自动化设备开发的措施[8]。张建云(2012)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建立信息交流体系和预警防护与协调机制、提高产品研发和技术水平、建立与国际法规相适应的本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等应对策略[9]。敬丽华(2014)以无锡艾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韩国艾弗公司的定牌加工贸易摩擦案例为出发点论文网,分析了定牌加工贸易中商标侵权不能能形成市场垄断以及如何规避定牌加工贸易中的摩擦[10]。陈凯、俞申、周云慧、庄俊(2010)分析近几年江苏省涉外贸易的新特点,提出完善公平贸易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涉外贸易摩擦维权援助机制建设、培育涉外贸易摩擦中间机构涉案指导能力、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等对策[11]。韩英、余兴元(2010)针对常州市出口频繁的贸易摩擦,提出了常州市预警机制建设的具体方案[12]。熊侠仙(2014)对常州市区进行生态分区,提出各生态分区空间管制措施并进行空间格局优化,为常州城市规划提供指导,也为常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蓝图[13]。张军、曹毅(2013)分析了常州生态文化构建的原则和途径,对改善常州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意义[14]。顾爱军、李想、王浴中、钱捷婕(2008)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测量常州市生态环境,对考察常州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环境具有借鉴意义[15]
加工贸易转型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6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