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检测微囊藻毒素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1-07-31 21:02来源:毕业论文
蓝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水体中的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其特点之一是所产生的特殊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对于许多物种都有毒性作用。在正常生态环境中,水体中蓝藻数量维持在正常

蓝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水体中的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其特点之一是所产生的特殊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对于许多物种都有毒性作用。在正常生态环境中,水体中蓝藻数量维持在正常范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对于水环境管理的缺乏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水体污染,其中以水体富营养化尤为严重,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水体富营养化对于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而藻类水华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蓝藻在大量生长的同时,其有毒产物藻毒素也在水体环境中大量积聚,从而对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构成威胁[13]。70035

中国有许多饮用水源发生蓝藻水华并检测出微囊藻毒素,特别是2007年发生了太湖大面积暴发蓝藻水华导致震惊世界的无锡市饮用水污染的事件。蓝藻污染不仅会恶化水质,还可能释放出水溶解性肝毒素、神经毒素及其它毒素,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由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颤藻等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蓝藻水华暴发的强度、面积以及各种藻毒素含量均在大幅度的增长,由此带来的生物和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这其中,以江苏太湖、云南滇池、安徽巢湖的蓝藻水华污染最为严重。此外,黄河、长江、松花江中下游等主要河流以及武汉东湖、江西鄱阳湖、上海淀山湖等几大淡水湖泊、水库中也都相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污染并检测到了MCs的存在,对中国南北几个省市各水体都有不同程度的MCs污染,其中以沟塘水、河水和水库水最为严重。Song等2005年在太湖五里湖和梅梁湾检测的表层水最大胞外MCs含量分别为2.71和6.66μg·L-1。Shen等报道太湖梅梁湾的微囊藻毒素随时间和营养盐水平的不同有很大差异,胞内毒素最高可达97.32μg·g-1干藻。徐海滨等对江西鄱阳湖的调查显示,水体微囊藻毒素最大为1036.9pg·mL-1,同时发现鱼体内有毒素积累。王红兵报道上海淀山湖水体中MCs浓度最高可达55.4ng·mL-1。2005年对北京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官厅水库、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水源水样进行藻毒素调查发现,在藻类的高发季节,3个水库水体中均检出MCs,其中官厅水库7月份MCs最高值达到20μg·L-1。广东省典型供水水库和淡水湖泊微囊藻毒素分布广泛,毒素组成以MC-LR、MC-RR、MC-YR为主,水库微囊藻毒素含量在0~0.919μg·L-1。陈刚等在原发性肝癌高发地区江苏海门等地的许多沟塘中检出大量的微囊藻毒素,河水和沟塘水中检出的MCs最高分别达1558pg·mL-1 、300pg·mL-1。论文网

当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遇到适合藻类生长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时,会产生藻类水华现象。藻类在水期间会分泌出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藻毒素,用以抑制水体中其他物种的生长,确保藻类本身的生长优势。这些毒素对接触水体的动植物和人类,亦具有潜在的危害[14]。

微囊藻毒素具有水溶性和耐热性,加热煮沸都不能将毒素破坏;自来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氧化、活性炭吸附等也不能将其完全去除。微囊藻毒素易溶于水,甲醇或丙酮,不挥发,抗pH变化。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微囊藻毒素在去离子水中可保持稳定状态长达27d,在灭菌的河水中可保持稳定12d,而在普通河水中7d以内即会降解,降解速度在原产地河水中最大,在不同产地的河水中次之,在腐殖化的水中最小(Rapala et al.,1994)。此外,纯化的MCs在阳光照射下依然保持其稳定性,但暴露于紫外线时即可被水解或发生化学异构和化学键合反应而失活,其半衰期为10d。当紫外线波长接近其吸收峰周围(即238~254nm)时,MCs可被迅速降解。此外由于微囊藻毒素分子结构含有羧基、氨基和酰氨基,所以在不同pH值下,微囊藻毒素有不同的离子化倾向。 检测微囊藻毒素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91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