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拟儿童的语言,主要用采用重字的方式来模仿。例如①“歪歪”,“爽歪歪”(一种儿童饮料的名字);②“片片”,照片。
(2)模仿台湾普通话装嗲的腔调。例如①酱紫,这样子;②稀饭,喜欢。
(3)仿拟名言名句。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对我不屑一顾。”
4.隐喻型。这类词语是以两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常常借助原有的形象,赋予其特定的比喻意义。网络流行语中有很多是通过隐喻等修辞手法创造出来的,例如①楼主,发起某主题、某帖的人;②寒或汗,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感到浑身发冷,表示惭愧、无可奈何、害怕或无语之意,衍生词有暴汗、大汗、汗死、瀑布汗、暴雨梨花汗等。再有“丁宠家族”是仿造“丁克家族”而产生[4]。在2006年9月1日《温州晚报》上就把它解释为“把宠物当孩子养的丁克家族”[5]。
5.符号型。包括表情符号、动物植物符号等。例如①=^_^= ——,表示温馨的微笑;②≡[。。]≡ ——,表示螃蟹;③O(∩_∩)O O(∩_∩)O,表示哈哈大笑。
6.混杂型。这类网络流行语以字母、符号、汉字等混合组成。例如①+U,加油②==我,等等我③发呆ing,正在发呆。
(三)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1.创新性。创新性是网络流行语最显著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很时髦,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追求新奇、时尚、善于模仿的心理,折射出不愿受传统文字习惯、文字规范约束的作风。所以,网民在网络人际交流过程中,不满足现有的词语,主动地创造出适合表达自我思想的新词新语。在网民不断地求新求异过程中,大量的网络新词新语流行起来,这些网络流行语打破传统、推陈出新,表现为多样的形式、深刻的意蕴、灵活的表达等方面,无不表现出网民创新的精神、活跃的思文、丰富的灵感和卓越的智慧。例如“烎”(yin),起源于游戏家族,是游戏玩家们创造出的一种全新文化现象。
2.不稳定性。网络流行语随着社会现实事件的发生新词不断地出现、旧词增加了新的含义,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它的不稳定性。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的网络流行语“我是流氓,我怕谁”,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流氓行为猖獗,治安管理不到位,以致社会风气落后。近来,这句网络流行语已变成“我是警察,我怕谁”,可见,曾经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地被“踢”出网络流行语辞典,新词新语不断地产生并丰富着流行语。
3.简明性。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追求简单明了就成为一种应对快节奏生活的方法,网络流行语就是这种追求的一种表现。人们用最少的词语表达丰富的思想,比如“斑竹”、“JJ”、“MM”。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多用于网络交际,要求快,讲求效率,更加偏向于口语化。那么网民就采用隐喻的方式,使词语具有反讽的意,如“‘躲猫猫’、‘做恶梦’、‘周老虎’”[6]等网络流行语,表现出语言丰富的张力。
4.娱乐性。网络流行语也体现出很大的娱乐性。例如:①“人事微缩的,心是猥琐的。”②“好不容易有颗瓜子脸,还长倒了。”③“你长得很有创意,你活着是一种勇气;丑不是你的本意,只是上帝发了脾气。你要好好活下去,只有你能衬托人家的美丽。”等。这些网络流行语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回无穷。
5.不规范性。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规范性是其内在要求。但是网络流行语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现象,这种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词汇造成很大的冲击力。如“肿么办”、“神马”、“尼玛”这些谐音式的网络流行语不利于语音的规范,所以,网络流行语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网络流行语现象影响及其规范研究(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