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还要具有政治鉴别能力。政治鉴别能力是公务员的基本能力和必备素质,对于准公务员也是如此。它是一种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要能够通过分析现象明晰本质。还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它表现为能够通过现象抓住本质,判断利害和对趋势的准确把握,从而确定应该采取的对策。政治鉴别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政治方向、观点和立场。
另外准公务员还应具有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务员在日常工作和实践中常常可能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处理和应对能力,准公务员也是如此。“作为最广大的社会管理者的基层公务员处在社会基层……更应具有洞察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能纵观全局,沉着应对挑战,冷静找出解决办法。”[6]
(二)高校毕业生的特点
1.高校毕业生在成为申论写作主体的时候,一般都因为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造成言语空洞、对策缺少可操作性。从申论的考试材料和内容上看,不外乎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感受。历年申论真题的“给定材料”大部分都围绕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生产生活、科技创新、网络安全、文化软实力到国家建设,每个材料都紧紧把握国计和民生,并且都是社会广泛关注而在现实中没能很好解决的一些问题。因而回答这些就需要考生有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关注民生的意识,同时兼备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但现实情况是,这些东西恰好是众多应届毕业生所欠缺的。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他们习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甚至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对现实社会中的事情缺少洞察和思考,更有甚者对于近在咫尺的事件表现得冷淡而漠不关心。“直接的社会实践空缺,间接的社会感知未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或未能转化为能力,面对申论给定材料中的一大堆问题,或手足无措,虽勉强成文却质量不高;或就事论事缺少对问题的引申思考;或虽下笔千言,却是虚话、大话、空话、废话连篇;或词藻华丽,无病呻吟,全无解决问题之意……”[7]应届毕业生的申论对策一般满怀青春活力,但如若对策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那就无异于纸上谈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理想化成分过浓, 缺乏理性思考,不切实际,力所不及;片面偏激,不计后果,矛盾迭出;不计成本,得不偿失; 不知轻重,定位失准,发号施令,使人反感;顾此失彼,去本求末,全无大局意识等等。”[8]这样一来,在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情况下而提出的见解和对策,是无法得到阅卷人认可的,更不可能拿来运用。
2.高校毕业生一般缺乏相应的政治理论素养,不能根据现行政策抓住问题本质。申论写作与普通写作存在一定的区别。申论写作不仅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且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规定,符合实际工作情况。比如,《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以后,围绕“撞了白撞”引发的争论,就要求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之内,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公正,体现人文关怀。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为各方所接受。申论材料涵盖面广、角度多, 因此,政治理论素养对高水平的高分答题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这也正是应届毕业生所缺乏的。所以,很多应届毕业生的申论写作出现“有论无据”、有材料但缺乏深度、有对策却还有操作性。有的看问题起点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有的对现行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得出的结论有失偏颇;有的孤陋寡闻,对已有的明文规定还当作新的建议提出来。当然,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申论写作主体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