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陶渊明行役诗研究+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5-20 22:07来源:毕业论文
陶渊明行役诗的创作与当时独特的政治、 经济 是紧密结合的。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黑暗,王朝更迭,有志之士深感报国无门


陶渊明行役诗的创作与当时独特的政治、经济是紧密结合的。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黑暗,王朝更迭,有志之士深感报国无门,前途渺茫。久而久之,满腔热血得不到释放,至东晋初年,形成了“偏安”的个性,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造就了陶渊明日后消极避世的性格特征。由于陶渊明独特的家族教育背景,从小他就立下了宏大的志向,“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青年时代的陶渊明心怀苍生、兼济天下,渴望建立功勋,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当时士族门阀制度的影响,几近而立之年的陶渊明才入仕为官。但从诗题中我们不难看出,陶渊明注定没有做大官的命运,仅仅做过参军、祭酒和县丞这类小官。这显然无法满足陶渊明远大的政治抱负。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时期,统治者骄奢淫逸,权欲纵横,百姓民不聊生,穷苦至极。毫无疑问,社会的政治变革必将带来文化上的一场革新。在这样一个朝不保夕、人言可畏的社会中,陶渊明作为一名朝廷小官员,上有统治者的压迫,下有老百姓的不解,处境十分尴尬。“像陶渊明这样的知识分子,既要不断去执行搜刮百姓的任务,又要忍受上层的侮辱和欺压。”[3]他在政治漩涡里挣扎着,但他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已经快要窒息了。伴随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陶渊明在入仕与出仕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写下了为数不多但文学价值极高的行役题材的诗歌。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和陶渊明的经济条件,可以知道:陶渊明的入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上有老母亲,下有妻儿,要想文持一家七口人的生计,必须入仕为官,也就是保住我们今天所说的“铁饭碗”。最后,在高洁的人格面前,不得不放弃仕途,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行役诗研究+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600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