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鞅的法治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等人法的论述和思想是其主要来源,儒家、道家、墨家等对商鞅法治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商鞅的法治思想既是自己特定的社会经历的思考,也是对魏文侯李悝改革、吴起变法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秦国的法治改革更是其法治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23884
毕业论文关键词 商鞅;法治思想;理论来源;商鞅变法
The Origins of Shang Yang’s Legal Thought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law of Shang yang is rich in content and has great influence on later dynasties. The chief origins of legal thought are Guan zhong, Zi chan, Li kui and Wu qi’s thoughts and theories. The three schools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Monism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legal thought ’coming into being. Meanwhile, Shang yang's legal thought is not only the thinking of his own specific social experience, bu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Wei Wenzhou ,Li kui and Wu qi ’s reform. What’s more, the reform of law of Qin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thought of law.
Key words Shang yang; thought of law; source of theory; Shang yang reform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一 、商鞅法治思想的理论来源 3
(一)法家思想是主干 3
(二)吸收儒家礼的思想,法礼分离 4
(三)吸收道家思想 5
二 、商鞅法治思想的实践来源 6
(一)家庭与教育 6
(二)魏国的社会经历 6
(三)李悝改革、吴起变法的影响 7
(四)秦国的法治实践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论商鞅法治思想的来源
前言
商鞅变法和商鞅的法治思想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山东大学硕士仇道滨认为,商鞅的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了社会重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要求,对于中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商鞅法治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明法、壹刑。商鞅主张明君治国不能忘法,必须立法分明,“故明主慎法治,言不中法者,不听也”[1]。认为国君治国依赖法律,那么法律就应当公正不阿,“能胜强敌者,先自胜也”[1],自胜就是要战胜自己的私心,国君能战胜自己的私心,时时刻刻以法律为准绳,就可文护法律的公正。(二)退德、重刑。商鞅用“退德”来文护法律的尊严,“退德”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德法对立及反对儒家、道家等。为防止儒家的“礼治”、“德治”思想对实行“法治”造成不良影响,鞅提出“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变法主张。“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1],商鞅认为国家乱是由于法律没有很好地被执行。因此,他非常重视法律的执行,用重刑来体现法律的权威。(三)法本、作壹。商鞅把法作为治国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主张“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1]。“耕战”表现在百姓身上就是“作壹”,即“农战”。他说,“治国者贵民壹,民壹则朴”[1]。在仇道滨的文章中,他谈到商鞅法治思想总结了早期法家的法律思想和各诸侯国变法经验。应该说,他涉及了一些法治思想来源方面的内容,但他主要侧重文化渊源方面对商鞅法治思想形成的影响。
高亨在《商君书注译》中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到商鞅法治思想的有重农重战政策,推行重农、重战,使人民努力耕种、专一于作战,没时间做其他的事,民风就淳朴了。涉及到商鞅法治思想的还有厚赏重刑政策,赏刑并用,是法治的两个主要内容,“赏者,文也。刑者,武也。文武者,法之约也”[1]。涉及到商鞅法治思想的也有反对儒书与儒术政策,儒家文护奴隶制,不讲法。商鞅为了文护封建法治,反对儒家思想。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与商鞅法治思想的关系,法治思想的形成与儒家思想是有关的,但高亨并没有详细论述。 论商鞅法治思想的来源: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