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故事的主要矛盾冲突,都是由于崔老夫人和崔张二人的立场也就是各自心目中文护的“永恒的正义”的不同才引起的。可以说如果不是老夫人的形象演变成多变、冷酷、自私的封建礼教捍卫者,如果她还是原来《莺莺传》中那个普通家长,所谓的“赖婚”就不会存在,《西厢记》也不会有如此精彩曲折故事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所以说在《西厢记》中,老夫人在整个剧情的成立上,始终是站在主导性的地位,扮演着具有决定性的角色,故事中的几乎所有的戏剧冲突与老夫人都有着一定的联系。综上所述,老夫人形象的演变加剧了故事的戏剧冲突,推动了情节的演变。
(二)老夫人形象演变对故事主题的影响
《西厢记》发展到后来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还在于它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体现了人民的反抗精神。而这一主题也正是通过老夫人这一形象体现出来的,可以说随着老夫人的形象越来越丰富,批判封建思想的主题也越来越深化。
“《王西厢》主题的深化和提高,主要是通过加强封建礼教统治者和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实现的。”[14]《莺莺传》中对老夫人的描写笔墨不多,这种反封建礼教的主题并不十分明显。《西厢记诸宫调》中,董解元对老夫人描写的笔墨开始加重,老夫人开始在崔张的爱情道路上设置阻碍,已初具封建礼教文护者的雏形。但是作为一部典型的才子佳人剧,虽然老夫人已成为二人爱情的对立面,但是它还是主要为了歌颂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进行的斗争,反封建礼教的主题还不是十分深刻。发展到元代,在王实甫的笔下,老夫人成为了封建势力的化身。已经演变成一个自私、虚伪、冷漠、多变的形象,她自始至终只恪守一条“一切都是为了文护相国家谱”的信念,成为了封建思想的忠实捍卫者。她越是对崔张阻拦就越是能反映出封建势力的腐朽没落,她越是文护她的相国家谱,就越能反映封建思想对人民思想的荼毒。她对崔张二人爱情的阻拦,更表现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压迫,而崔张二人对老夫人的反抗也寄托了普通大众对封建思想的反抗意识。“莺、生、红的反抗也通过与老夫人的斗争呈现出来,而‘王西厢’中的老夫人形象则使这种反抗精神更加凸显。”[15]人们有多痛恨老夫人的冷酷虚伪,就有多厌恶封建封建礼教的统治者,老夫人越是反动就越有助于作者对封建礼教进行批判。在《寺警》一折中,老夫人得知孙飞虎要掳走莺莺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担心女儿的安危,而是怕莺莺被掳走的话,会辱没相国家谱。封建礼教的冷酷嘴脸在这里表露无疑。张生献计帮助老夫人把危难解除后,她不但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把莺莺许配张生,反而三番五次在二人的爱情道路上设置阻碍,虚伪自私的嘴脸让人深恶痛绝,相应的当然会引起人们对封建礼教的痛恨。直到故事的结尾崔张二人美满团圆,郑恒投阶而死,作为郑恒姑姑的老夫人没有一点恻隐之心,可见她的虚伪自私和封建礼教的不得人心。封建礼教的无情、冷漠、腐朽与老夫人的虚伪、自私、冷酷结合的浑然天成,崔张在这场战争里的胜利也预示着普通人们反封建势力斗争的胜利。
所以说,在整个西厢故事的演变过程中,随着老夫人的形象越来越圆满,故事反封建的主题也越来越深入,老夫人形象的演变对整个西厢故事主题的演变是有深刻影响的。
结语
综上所述,从《莺莺传》发展到《西厢记》,老夫人的形象在随着故事的不断流变中也在进行着相应的丰富和充实。最初的唐传奇中是颇知礼仪、知恩图报的普通家长,到金代的《西厢记诸宫调》中成为疼爱女儿且初具封建意识的封建家长,一直到元代王实甫的笔下才成为自私、虚伪、冷漠、多变的封建势力的忠实捍卫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夫人这个人物形象也越来越成熟丰满。我们分析一个人物时一定不能单一的对人物进行分析,而是要把他放在整个作品以及他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中去。所以结合西厢故事每个发展阶段的背景来看,老夫人形象的演变是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而且与作者本身经历以及创作文体的发展需求也有很大的关系。反过来说,老夫人形象的演变也推动着整个故事的演变,使剧情越来越复杂,戏剧冲突越来越激烈,反封建的思想主题越来越深入。可以说,老夫人形象的演变在西厢故事的发展历程中功不可没。没有老夫人一角,没有老夫人越来越饱满的人物形象,就不会有后来情节曲折复杂、扣人心弦的《西厢记》。 《西厢记》中老夫人形象的演变(7):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