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鲍照是刘宋时期文坛上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独标一世,其中很大一个特色就是在他的诗歌下形成一个巨大的隐喻世界。在咏物诗、女性题材诗、山水诗各种题材诗中,他运用比兴、双关、象征等各种手法,或托物喻己,或借女性抒发自己的愁思,或借山水行程暗喻自己官宦生涯,使鲍诗这一隐喻世界异彩纷呈,充满情气的张力。鲍诗对这一隐喻世界的构建价值非凡,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上乘汉魏下启唐风的中流砥柱地位。31303
毕业论文关键词:鲍照 诗歌 隐喻
鲍照是“元嘉三大家”之一,他创作出的诗歌题材丰富,包括咏物诗、山水诗、边塞诗、闺情诗等等,这些诗不仅数量繁多,而且主旨深远,意深厚,在诗的第一文本后形成一个庞大的隐喻世界。然而今人对鲍照的研究多往乐府诗方面深化,如山东大学宋作标的《鲍照乐府诗研究》对鲍照乐府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即使谈到各类题材创作也都是单向分割开来进行研究,进行过综合分类研究的著作如苏瑞隆的《鲍照诗文研究》、丁福林的《鲍照研究》等都对鲍照各方面进行详尽介绍,但对对某一题材涉及到的隐喻现象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刘德燕在《鲍照的诗文意象》中,集中对鲍诗大量使用意象这一现象进行过分类论述,但她较多地从美学角度出发,只是对诗中出现的意象进行简单归纳,而没有考虑到全文的情感归址。因此对鲍诗构建的隐喻世界的挖掘和研究还有待深化。
“‘怨思抑扬’四字, 可移评刘宋一代诗风。所谓怨思抑扬, 一为以言讽谏, 一为自抒不平......以诗自抒其不平之气者, 刘宋一代尤多。佼佼者首推鲍照。人称‘751朝文气衰缓, 唯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骨, 李杜筋取此’” 鲍照因为大量移植自己的愁思忧虑和情感志向进诗,使鲍诗形成一个具有张力兼有气骨的感情世界,并使汉魏以来遗失的抒情特质得以恢复,对后世文人创作影响巨大。因此研究这些诗歌下所蕴含的隐喻世界,不仅对我们了解缺少史书记载的鲍照人格生平志向和精神风貌有所帮助,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鲍照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一、鲍照诗歌下的隐喻世界
(一)咏物诗中的隐喻世界。咏物诗在当时刘宋王朝时期并不多见,而在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中收录的鲍照咏物诗就有15 首。 其中包括《山行见孤桐》《喜雨》《苦雨》《咏白雪》《咏双燕》( 两首)《学刘公干体诗五首》( 其二、其三、其四)《学古诗》等五言诗或杂题诗, 乐府诗中也有数篇咏物诗如《梅花落》《鸣雁行》《代雉朝飞》《别鹤操》《空城雀》等诗篇。咏物诗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咏物,另一种是托物寄兴。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说“咏物诗有两法:一是将自身放顿在里面, 一是将自身站立在旁边” 。前者在齐梁之际大兴,如谢眺、王融、沈约等诗人都写过咏物之作,但是这些诗歌大多描摹刻画物的具体表态,而较少寄寓自身主观情怀,对比来看鲍照的咏物诗,很容易可以看出他的这些诗属于第二类——托物寄兴。在诗中他或写物生长的恶劣环境 ,或写物的高贵品质,大多借物喻己,喻自己不幸遭遇或身处险境,或以物喻自身高尚情操和志向。这类咏物诗如在《梅花落》中:“中庭杂树多, 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风飚, 徒有霜华无霜质。” 诗人很显然不是在描写梅花的外在形态,而是赞赏梅的耐寒坚韧的品质。以梅花来喻君子,“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是君子人格的写照, 也是鲍照用以自勉的象征, 借梅表达不随俗流,坚韧不拔的品性。“鲍照善于从所写之物中抽取其象征意义, 以物喻人。” 在《咏白雪》中对白雪高洁的赞美也是同此,托物喻人。 鲍照诗歌下的隐喻世界及其价值: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