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忧时恤民,最值得嘉许的是他能够推己及人。正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10]。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杜甫,必然有着一颗博大、深沉的仁爱之心,在丧子的巨大悲痛中,他仍要“莫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64页)。他在荒凉的蜀地仍要想着“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三绝句》,1240页)。而堪称极致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31页)的呐喊,这种宁愿苦身以利人的崇高境界,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4.万物之爱
《孟子•尽心上》云:“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1]杜甫不仅忧时忧民,而且天地间的一切生灵也得到了诗人的爱抚,大自然的可爱与无私在诗人笔下熠熠生辉,更衬托出了诗人仁民爱物的本性。其诗中对自然万物的描写,可用宋儒张载《西铭》中说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12]来概括,既爱人也爱物。正如《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中“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1986页),《北征》中“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395页),《秋野五首》中“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1732页),《房兵曹胡马》中“胡马大宛名,锋棱痩骨成”(18页),《花鸭》中:“花鸭无泥滓,阶前没缓行”(879页),《舟前小鹅儿》中:“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1009页)。再比如《缚鸡行》中:“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1566页),陈伟说此诗:“发于一个‘仁’字,既不忍鸡之无罪而就地死,亦不忍虫蚁之无罪而就死地,因而产生绝妙文章,启人省思不已。”[13]
可以说一切的生物都被杜甫所喜爱,由此可见他的博爱气质,虽然这些对象都有作者的寄托在其中,但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儒者情怀,作者的泛爱之情,虽然细微,却很伟大。 略论杜甫诗中的儒家思想(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