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路遥《人生》中男主人公高加林是在苦难中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但他生活在城乡的“交叉地带”就注定了他的爱情是矛盾的。高加林的爱情观具有两面性和不确定性,他的各种在得与失中左右徘徊,悲欢喜痛,充满希望又饱含绝望。他在爱情方面的矛盾导致了他爱情悲剧的结局。本文通过对男主人公爱情观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城乡爱情观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31845
[毕业论文关键词] 路遥 人生 高加林 爱情观
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认为现实主义并没有过时,并且他塑造的一系列人物丰富了当代文学的画廊。《人生》中的高加林便是作者笔下熠熠生辉而又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新人;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个人奋斗者。高加林生活在城乡的边缘,他的事业和爱情面临不同决择,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举棋不定的爱情观和不可改变的现实决定了其人生航向。本文就是要探讨高家林的形象及其爱情观的问题。路遥曾说:“爱情值得我们一生去追求,用一生去等待。” 因此,《人生》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爱情坚定的追求者和捍卫者。文本诠释了爱情的伟大意义及神奇效用,它抚平了伤痛,却也带来了悲苦,在爱情的境遇里,光有渴望与追求是不够的,它们照样扳不过现实。
一、走在人生交叉道路上的高加林
理想与现实,旋转和重复,避不开高加林命运的轮回、定数。他爱故土,望高山,他希望爱得踏实、体贴,他渴望有精神的交流与信仰上的对话,他在不断向上中求全,在跌落时才想到回家。走在传统和现代爱情交织的道路上,高加林有快乐幸福的体,也有纠结、冲突和焦灼的折磨,希望与绝望同在。
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奋斗者。他一心想往上爬,甚至想成为大城市人。高中时期的高加林学习勤奋,喜爱文学,虽然当时没有考上大学,但在那个时代,高中毕业的他在农村已经是优秀的了。他成了一名农村代课教师,工作认真。他满足于现状,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的生活还是美好的。但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常常让人措手不及,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位子,导致他成了一个农民。当农民的过程中,他用苦难磨练自己,甚至鲜血染红了撅把。从教师到农民,这种地位的转变接受起来是不容易的,心理上的难堪比身体上的苦难更难以接受,这是高加林的不幸,然而不幸之中又有万幸,巧珍出现了。
高加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刘巧珍是在一棵桃树下,她歌声甜美嘹亮,长得美丽动人,并且装束不土不俗,而加林对这个不识字的傻女子很讨厌。其中一方面是因为高明楼下了他的教师资格,而刘巧珍的姐姐又是高明楼的儿媳妇,他有点怀恨;另一方面,高加林接受了文明洗礼,他不同于普遍农民对权力和财富的掌控者充满敬畏,他以人格、道德、做事方式上判断人。所以,对于“乡霸”高明楼和财迷刘立本之流,他不光不尊敬,还表示很反感。那么,像刘巧珍这样的没经历教育的女子,他显然就不予关注了。然而,刘巧珍却在高加林读高中时就开始偷偷暗恋他,她无数次幻想跟高加林在一起,成为爱人的情形。于是,高加林赶集去卖馍,她跟去偷偷帮他“卖掉”,但高加林给出的解释是同村人的刘巧珍单纯善良乐于助人,经常赶集,会买卖东西,仅此而已。高加林有文化、有学识、有梦想、有抱负,从来没有想要把自己固定到土地上,娶个农村女人做老婆更没列在人生设想中。他不愿和刘巧珍并排走、不愿载她回家就是证明。但是,刘巧珍如同白杨树一般可爱的高挑身材,完美的曲线勾起了高加林无穷的想象力,让他想到了俄罗斯画家一幅唯美的画,这是他第一次对巧珍产生了外在形体的欣赏之感。接着,陶醉在巨大幸福中的刘巧珍为高加林教师资格被下而打抱不平,高加林落寞的心灵在真诚的话语中得到了安慰,他倍感温暖。于是,暂且打破了隔阂与成见,他愿同她说话了。当巧珍说“要不两个人一搭里过”时,加林胸口灼烫,手足无措,内心感到恐慌,但又新奇。他被她温馨的气息、温暖的情怀打动了,这一次是心灵上的,从安慰到爱情的升华。可是,他依然控制住了自己,保持了理性。然而,巧珍抹着眼泪又对他讲如何艰难而执着地默默爱他,他被她的真情和善良彻底地打动了。但他似乎还有对现实的惆怅,他要吸烟,巧珍就第一时间递给了他的所需,他再一次感到温暖无比,有一种弥补的安适感。这个还没有体验过爱情的男人终于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激情,吻了刘巧珍。但是,他很快就懊悔了,怪怨自己不理智,太冲动,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躲避刘巧珍。后来,高加林到了县城工作,刘巧珍去看望他,当她把一卷钱塞给他时,他还会感动得落泪,但一聊起家常琐事就感到乏和不耐烦了,并想起了与黄亚萍的愉快讨论,距离和隔阂又因为工作的原因再次产生。于是,他们之间的举动不再亲密了,连加林也感觉到与巧珍的亲热“不如过去在庄稼地里那样令人陶醉了”。 那么,高加林把一块红头巾包到巧珍头上,是否出于爱也就很值得质疑了。 论路遥《人生》中高加林形象及其爱情观念: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