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铁岭二人转演艺活动调查(2)

时间:2019-06-10 22:13来源:毕业论文
二人转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属于走唱类的一种曲艺,[1]但也有把二人转列入民间小戏的。(乌丙安的民间 文学 概论中说:像东北地区


二人转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属于走唱类的一种曲艺,[1]但也有把二人转列入民间小戏的。(乌丙安的民间文学概论中说:“像东北地区的“二人转”,有的人认为应当属于曲艺范围,就是只从这种代言体考虑的。事实上民间说唱的表演手法和作品的代言体相结合是有自己的特定规范的。它与民间小戏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说唱人既不化妆扮演角色,又不表演大的动作或舞蹈。“二人转”虽有代言体的表现手法,但却有特别活泼多变的舞路、造型。”)[2]演出具备俗、色、酸等浓重的乡村特色,是一种植根于民间的文化。二人转在以前叫蹦蹦戏、双调、小秧歌、对口唱等等,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才被称为二人转,普遍流行于东北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年的传承了,长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民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流行语,由此可以看出二人转的影响力,老一辈人说之所以称之为“二人转”,是因为早期的二人转在农村演出,没有正式的剧场或者舞台,多是在庭院里或者村落里,四周围着观众,或站或坐,在这样的情况下演出,为了让所有观众都能看得见正脸,演员们只能转着圈为大家表演。最初的二人转俗称“小秧歌”,是白日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唱的东北民歌小调,随着长期以来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二人转在本来的东北秧歌、民歌的基础上,融入了莲花落、太平鼓、东北大鼓、河北梆子等等多种艺术形式,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在。用一句东北俏皮话来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
    (二)传统二人转的演艺活动
早期的演艺活动有“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屯场”、“唱茶社”等,其中最平常的一种形式是“唱屯场”,每逢农忙过后,都有“唱屯场”。村里一来二人转,乡亲们都会奔走相告,喜笑颜开。“唱屯场”通常按如下的顺序:“打通”(指秧歌锣鼓的头鼓、二鼓、三鼓来招集观众。)、“三场舞”(丑角上场“要想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引花旦入场,两人共舞“三场舞”。)、“喊诗头”(“三场舞”过后,花旦下台,丑角“起霸”接“喊诗头”。“诗头”近似戏曲的“自报家门”或“定场诗”,大多“诗头”与正剧无关,只是为了静场。)、“说口”(花旦上场,与丑角“说口”。“说口”可分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员触景生情,逢场作戏,自编现说的白话;“定口”是与剧情慎密相关的念白,包罗交代情节,人物对话;“套口”多为与剧情无联系关系的民间故事及笑话。”)、“唱小帽”(这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唱正文”(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类本领来演示剧情。)
    (三)现代二人转的演艺活动
    现如今的演艺活动多在剧院或者村屯的临时戏台,二人转剧院像电影院一样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剧目,时间一般也是有限定的,每一场活动的久暂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观众买票凭票入场趋向于商业化。在农村的临时戏台,一般是农户有红白喜事临时请的戏班子,他们应雇佣者的要求唱戏或者根据雇佣者的情况来选择剧目,他们一般都是民间演员,来自农村的自组演出队,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凑在一起演出,平时各司其职,与剧场的演员不同。二人转的演出流程一般为“开场”(男上台说逗几句,引女搭档上场)、“走场”、“说口”(男女互相说逗调侃,如同相声一般)、“才艺表演”(多为艺人的绝活表演,一身特技每每掺杂着歌曲模仿秀)、“唱小帽”(正文前的民间小调)“唱正文”(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类本领来演示剧情)。 铁岭二人转演艺活动调查(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452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