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独特的句式
1.多主语
我们一般认为一个句子都只需要一个主语。但在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萧红写作时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些句子里带有多个相同的的主语。例如《呼兰河传》中“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3]写“我”时,主语一再重复。这种表达与排比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比起一般的句法结构更有强调的作用。它强调了作者庆幸自己长大的喜悦但没有用排比手法必须仿照前句的固定句式那种写法。萧红最擅长的是在写景、叙述的同时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作家,她希望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能够更直观强烈的传达给读者,这种重复表达正是加强了作者想要诉说那种感觉的手法。因此,这种表述不是一般句法的结构,也不能算作是一种错误,更像是不固定模式的排比手法。
2.ABB式色彩词语的使用
萧红在创作《呼兰河传》的时候大多运用小女孩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所以文中有许多生动活泼的语言,其中不乏ABB式色彩词语的使用。例如作品中有黑忽忽、红通通、黄澄澄、灰秃秃等共八种色彩的十七个词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火烧云的那一段的描写了,“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了,一会金洞洞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3],这些色彩词语比起简单的叙述颜色更有画面感。同时ABB式色彩词语更能突出色彩的程度,文中作者描写小团圆媳妇脸黑的程度时用了黑忽忽这个词语,如果说成小团圆媳妇的脸黑黑的似乎就没有用ABB式词语程度突出,这样也使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和谐动听的音乐感
呼兰河城在萧红的笔下展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画面,似乎可以看到人们生活的场景。但是读者在看到这些画面的同时也能体会的到作者在用带有节奏的语言加强着画面的清晰感。这种图与声的紧密结合使的《呼兰河传》更具个性。
萧红以回忆的角度描绘了呼兰河城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在文章的开头,萧红就以平淡、朴实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故乡那寒冷的环境,而家乡的人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苦难、寂寞的生活。萧红在描写故乡时,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她对故乡的眷恋,又能感觉到对过去人们愚昧无知的恨。萧红在描写家乡的人们放河灯、看火烧云的时候,没有用那些色彩艳丽的词汇,也没有带极度感情色彩的语句,只是用平淡细致的手法就勾画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仿佛那些画面就在读者眼前铺展开来。
萧红不仅能生动的展示出呼兰河城的图画美,又能将言语韵律美和富于音乐感的叙事方式运用得十分纯熟。从文章内容看,《呼兰河传》虽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它却又和严格意义的小说不同。它的语言有像诗一样的音乐美:“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3]这类描写在作品中十分常见,它使读者感受到了稚嫩天真的童心,又读出了和谐动听的韵律感。这恐怕与她在幼时曾跟着祖父学习诗词有关。儿时朗读诗词的节奏一定会对她创作时的语言有很大影响。钟汝霖曾说:“萧红的语言,发展到《呼兰河传》已经达到了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她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美。”[8] 论《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