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及的“给他”和“给它”一般可以互换,“他”和“它”都表示他指,“给他”出现早于“给它”,但代词“他”和“它”常有互换和共用的时期,所以尽管后起的“给它”和“给他”有细微区别,“它”一般指物,“他”一般指人,但“他”指物也一直存在,“它”有时也指人。“给他”和“给它”语法化轨迹基本一致,所以本文认为在考察语法化时,二者可以不用细分。本文会在二者差异明显的情况下加以说明,没有说明即视为二者通用都合理。
目前学界对“给”字的语法化已经有丰富的研究,基本赞同“给”经历了动词、介词、助词性质的演变过程,齐沪扬(1995)专门讨论了介词“给”及其支配成分的省略问题,洪波(2004)系统探讨了“给”字的给予义来源,周红(2009)考察了“给”词性的历时演变。学界对语法化了的“给我”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包括对“给我”语法意义的研究、“给我”作为命令标记的研究和对“给我”祈使句的句法构造、语用等的专门研究。由于“给你”的语法化现象不常见,所以对“给你”语法化研究几乎没有,王世凯、张亮(2014)也只是比较了“给你”与“给我”存在的不同句式,认为“给你”只能存在于评价句中,对“给我”、“给你”的意义表达差异及来源的考察都不深入。
“给他/它”在口语中十分常用,但是学界对“给他/它”的专门研究十分缺乏,仅苏俊波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苏俊波(2008)认为有一类“给它”已经虚化成助词,是一个凝固结构,读音很弱。他指出只有出现受事的“把”字句、“被”字句、受事主语句及大主语为受事的主谓谓语句才可以成为“给它”虚化为助词的句法环境。苏俊波先承认这类“给他/它”由介宾结构语法化而来,又认为助词“给”是具有助词性的“给它”的简省,同时指出“它”被看成音节标记,可与“他”互换。这样,我们可以把苏俊波的观点整理为:介宾结构的“给他/它”先变为助词结构的“给他/它”之后再变为助词“给”。我们认为苏俊波对“给他/它”和助词“给”的语法化的历时考察都不完整。对于“给他/它”的语法作用,苏俊波仅仅提到当它直接用在VP前的时候,可以强调受事及处置或支配受事的动作行为,我们认为这并不全面。将“给他/它”与“给我”、“给你”进行比较,我们能发现虚词性质的“给+人称代词”可以通过人称代词的变化来表现说话者与事件、施事与受事之间不同的距离和关系,继而体现不同的语法作用。因此,本文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给他/它”的词汇化、语法化和语用表达意义做更为细致的分析。
2.“给他/它”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给他/它”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的演变有两个路径:1.表示给予义的“给他N”发展为介进受事的“给他V”;2.动宾结构“给他”发展为具有与“把、将”类似的处置意义的介宾结构,再发展为“把/将……给他/它”中具有助词性质的“给他/它”继而成为主观化标记。
2.1“给他/它”的语法化路径一
基于对大量语料的分析整理,我们发现“给他/它”与“给”的语法化发展脉络较为一致,“给”的动词、介词、助词性质的演变历程对“给他/它”的语法化有重要影响。“给他”、“给它”最早都表给予义,我们在北大语料库中找到的“给他”、“给它”最早用例分别是: “给他/它”的语法化与主观化研究(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4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