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论网络文学的“狂欢化”特征(2)

时间:2020-07-07 21:39来源:毕业论文
褒贬诗,等等)。[3] (p5) 戏仿和大话的网络文学正符合狂欢节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世纪末以来,以戏说(戏仿)和大话的方式对主流经典文学进行无厘

     褒贬诗,等等)。[3] (p5)

戏仿和大话的网络文学正符合狂欢节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世纪末以来,以戏说(戏仿)和“大话”的方式对主流经典文学进行无厘头的改写,忽然开始成为一种时尚。“戏说经典”开始渐渐成为网络中的一种流行现象。这无疑是一种去经典化。经典化就意着封圣、加冕、获得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去经典化就是藐视经典、打破等级、目无神坛和皇冠。网络小说的作者在创作中往往用戏说(戏仿)的手法来对经典化进行去除。戏说(戏仿),是指模仿别人的作品而作的游戏文字,用来讽刺现实。“它的对象变换多样,对主题、历史、人物形象的戏仿,对解构、语言、文本模式的戏仿”[4]在进行戏说经典文学的背后,隐藏着大众与经典文学作品之间的权力关系的变化。在网络小说中戏仿的对象并不是外部世界,也不是虚无不存在的东西,而是传统的文学经典。这正是狂欢节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些作品里,作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解构文学经典的权威。它无视现在的规范,颠覆传统文学的主宰权。

例如,痞子蔡在《第一次亲密接触》中这样自我介绍:“弟本布衣,就读于水利……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戏仿了诸葛亮《出师表》的语句。再如校园小说《理工大往事》是以《三国演义》为模本并进行戏仿,将刘、关、张、赵等人直接写在校园中,让他们在校园中体验尔虞我诈的快意,让这些三国的人物在校园里进行一场欲望的“狂欢节”。刘备与孙权为了一个女人而团结在一起(赤壁之战),刘备在厕所为了班级的球队而三请诸葛亮(三顾茅庐)。而江南《此间少年》,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出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它假借的是黄蓉、郭靖、杨康、段誉、任我行、杨过等人的称号,并将他们在书中的性格带入校园生活中进行叙述。用纪实的手法加上搞笑的语言,来演绎校园多彩的生活。

“大话”的概念主要是来源于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电影。这部电影真正做到了对传统文学经典的全面颠覆,故事选材上也与《西游记》没有多大关系,人物性格更是脱离了传统,正邪之间完全跌倒,每个人都亦正亦邪,以及在美学传递上的反视角。电影中,整个世界的秩序被重新改写,完全不是书中叙述的那个样子了,英雄变成了“反英雄”。在那之后,“大话文化”开始在网络上盛行。电影,游戏,先锋剧本都开始流行这种颠覆传统的方式。

大话文化主要体现在态度上对偶像与权威的颠覆,它的盛行根本上反映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一种心态: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神圣的东西,权威和偶像都是可以被打倒和取代的,这些都是可以去戏说、亵玩、甚至于毁坏的。再说,大话文化的基本文体特征,是用戏说、拼接、混杂等方式,对传统、经典的话语秩序进行戏弄,经典不再是经典,它被拉下高高的神坛,成为了一处可以被随意掠夺剽窃的文化宝藏。在这里需要提及一部过去乃至现在仍旧十分流行的小说《悟空传》。《悟空传》是一部对《西游记》解构的非常成功的尝试,虽然小说受《大话西游》的影响很大,但仍旧对《西游记》故事情节的颠覆和人物形象的重新解构上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书中把叙述的重点由师徒四人集中到了孙悟空一人身上,去西天取经也成了“感悟虚空”“五位一体”的过程。小说主要说的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在没有神话,没有传说,拒绝崇拜与英雄的时代所产生的矛盾与困惑。将现实生活的真实写入西游,将文学的崇高感和神圣感遮挡,用喜剧化的诙谐表演来进行宏阔主题的沉重叙述。 浅论网络文学的“狂欢化”特征(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597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