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雨巷》戴望舒早期思想

时间:2019-12-20 14:25来源:毕业论文
诗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逃避。在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期,国民党的清党,粉碎了戴望舒的政治理想,给年轻的心带来沉重的打击。他是个又现实又理想的矛盾之人。在追求爱情失败后

摘要:诗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逃避。在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期,国民党的清党,粉碎了戴望舒的政治理想,给年轻的心带来沉重的打击。他是个又现实又理想的矛盾之人。在追求爱情失败后,他在无法面对打击时,两次选择了用死亡来解决,总是走不出自己画的牢,这种遇事总是选择逃避的特点在他的诗里诗外都得到了体现,这是性格、思想的统一。回归《雨巷》从“希望逢着”到“希望飘过”的看诗人的思想变化, “希望逢着”是希望遇见,是充满希望的。而“希望飘过”则是知道得不到后,将自己的标准降低。所以我解读为是作者对现实的妥协,是一种懦弱的选择。43012

毕业论文关键词:戴望舒 ;理想;爱情;《雨巷》

On Dai Wangshu's early thought

¬——in "Rain Lane" as an example

 Abstract:The escape from the collapse of the political ideal of the poet. In the revolution is at a low ebb period, Kuomintang party purge, crushing the political ideal of Dai Wangshu, brought a heavy blow to the young at heart. He is a man of contradictions. After a pursuit of the failure of love, he cannot face against, two chose death to solve, always walk out of the prison of his paintings, this failing always choose to escape in his poems in poetry are reflected. This is unified character. Return to the text from "hopes to meet" to "hope drift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 of the poet," I hope every "is to meet, is full of hope. "Hope drifting" is not to know, will reduce their own standards. So I interpret as the author of the reality of compromise, is a cowardly choice.

Key words:Dai Wangshu; Ideal; Love; "Rain Lane"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前言 1

一、政治理想破灭后的逃避 2

二、爱情追求失败后的自弃 4

三、《雨巷》创作中的妥协 5

结语 7

参考文献8

致谢9

论戴望舒早期思想                    ——以《雨巷》为例

前言

“戴望舒早期的忧郁诗风得到了一大批青年的竞相模仿,他的那些具有独特个性和东方色彩的诗篇,影响了整整一个时期诗歌创造的趋向。”[1]这是孙玉石对戴望舒的诗歌创作风格的高度赞扬,这种观念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可,而影响这种忧郁诗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戴望舒的思想,在这一点有大批的学者进行了研究。而在戴望舒创作的初期(1930—1970年代),他的作品并没有得到读者和学者的接受和盛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和戴望舒的早期思想有关。很少有人对戴望舒创作初期的这段不被看好的背后原因进行研究。但这段不被看好的历史产生的原因却是极具研究价值的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它映证的戴望舒早期思想的灰暗面。笔者将从戴望舒在投身于政治运动中的思想表现和面对爱情的种种磨难的思想变化入手,最后在戴望舒的作品《雨巷》中寻找他思想的反映。通过这些来证实戴望舒的早期思想如何灰暗了。总而言之,无论是他的政治生涯,还是感情经历无不贯穿着戴望舒早期思想的颓废抑郁,这也毫不掩饰的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一、政治理想破灭后的逃避

1927年夏,正是国共分裂,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期。年轻的戴望舒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怀抱理想,热情投入这场大革命,但是,国民党的清党,粉碎了他们的政治理想,给年轻的心带来沉重的打击。为了躲避白色恐怖,戴望舒藏身到上海松江乡下朋友家里。正是在这样的地压下,对政治氛围格外敏感的诗人,创作了这首诗《雨巷》。他曾说:“人间伴我的是孤苦,白昼给我的是寂寞。”艾青说:“他像一个落魄的世家子弟,对人生采取消极的,悲观的态度。”[2]在这首诗中寂寞、惆怅的氛围是挥之不去的。使读者除了感受那变化了的音律带来的美感之外,也只剩下那盘旋心头的郁结了。当时的进步青年们无不受到了现实的重大打击,在打击下个人情绪暂时的失落是必然的,人之常情,故《雨巷》迎合了一部分读者,这也只是暂时的。同样的虽它的问世获得了叶圣陶的高度评价,“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3]。但这也只是从它的音节上给于的赞赏,而非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 论《雨巷》戴望舒早期思想: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4367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