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成大一生有三段运河行旅,其中最长的一段时在乾道六年(1170年)使金途中,共留下二十首诗作。当时运河沿岸的历史遗迹也从这些诗作中反映出来。桑梓之情与黍离之悲在这些诗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毕业论文关键词:范成大;运河;行旅诗
Abstract:Fan Chengda had travelled by the canal for three time in his whole life. The longest of them was in the sixth year of Qian Dao (1170) on his way to the enemy country Jin for a diplomatic mission for his country, He left in total 20 poems . Along the Banks of the canal was historic sites also reflected from these poems. Sorrow reflected most vividly in these poems.52164
Key words:Fan Chengda;canal;Travelled poem
根据诗人的《范石湖集》与《范成大笔记六种》中留下的诗文对比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可以得出范成大一生主要有三段运河行旅。其中最长的一段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使金途中。南宋时期,原北宋的疆域领土以淮河为界被分割为二,南宋政府所辖控的运河河段最北端只到淮河入口楚州。自绍兴和议之后,宋金之间的关系转为缓和,双方都恢复了互派使节的制度,这些使节往来所行驿道的起始点,分别为南宋首府临安和金首府燕京(金称其为中都,今北京)。诗人使金途中从临安至盱眙军(江苏盱眙县)行江南运河。渡淮后入金境,从泗州至南京(即北宋开封府,金改称南京),循原汴水水道,但水路不通,只能走陆路。从南京至中都走陆路。此段行程共留下二十首诗作。诗人的第二段运河行旅是乾道八年(1172年),赴广西帅任。当年十二月七日,诗人从苏州登船出发,东南行至松江,转向西南至震泽,经湖州及其属县德清、临安府余杭县。但此段行程中并没有留下诗作。第三段运河行旅是淳熙四年(1177年)离蜀东归,至镇江乘小船入江南运河至故乡。其中只留下一首《将至吴中亲旧多来相迓感怀有作》。本文将重点研究范成大使金过程中途经运河段所留下的诗作。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出使金国。诗人从临安出发,乘船从江南运河入江苏,经盱眙,过泗州,渡淮河,过临淮县,至虹县,途经灵璧县至宿州,沿古汴水西北而行经永城县,过酂阳镇,过谷熟县,经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向西而行,经睢州,过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至南京(今河南开封)。至此诗人都沿着运河而行,这条道路在北宋时期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道路,是江淮漕粮转输北运的主干道。在金统治期间,汴河并未受到重视,任凭河道堵塞荒废,如楼钥使金看到的情形是:“宿灵璧,行数里,汴水断流”,“宿宿州。自泗州循汴而行至此,河益堰塞,几与岸平,车马皆由其中,亦有作屋其上。”[1](2)诗人也在《汴河》题下自注:“汴自泗州以北皆涸,草木生之。”[2](P145)令人痛惜不已。这一段行程中诗人总共留下了《渡淮》、《汴河》、《虞姬墓》、《宿州》、《雷万春墓》、《双庙》、《睢水》、《伊尹墓》、《留侯庙》、《西瓜园》、《宜春苑》、《京城》、《护龙河》、《福胜阁》、《相国寺》、《州桥》、《宣德楼》、《市街》、《金水河》、《壶春堂》共二十首诗作。桑梓之情与黍离之悲尽在其中。
一、范成大凭吊咏叹的运河沿岸的历史遗迹
1、虞姬墓
这是诗人渡过淮河、到达金管辖区之后,游览的第一个名人遗迹。《虞姬墓》题下自注:“在虹县下马铺北三十七里。”[2](P145)“墓在路左,双石门,出丛草间。往来观者成蹊。”[3](P11)虞姬是项羽的宠妾,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自刎而葬于此。范成大《虞姬墓》诗云:“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2](P145) 浅析范成大运河行旅诗中的桑梓之情与黍离之悲: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