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喜爱藏书,尤其是官位越来越高后,收藏藏书的势头更加无法阻挡。史载他“好书画。凡其居处,无不锦卷牙签,充满庭宇。”[8](230)”。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汉化满洲人,明珠让性德从小就接触汉族文化,学习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明珠对纳兰性德的求师与交友十分重视,他认为老师和朋友都将深深地影响人,于是先后找了丁腹松、查慎行等汉族文士来府上任教。
“成德昆仲博学擅文,得益于明珠重视子弟教育之家风”[9](13)。父亲明珠对纳兰性德的生活和创作产生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位清朝贵族子弟,纳兰能够成为日后满清第一词人,与其父亲明珠对汉族文化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二) 社会背景
1. 满汉矛盾尖锐
清朝入关,作为满族这一少数民族,结束了明朝汉人的统治,这必然会出现严重的民族歧视和不公平的等级制度。顺治二年六月五日,摄政王多尔衮在收到占领南京的捷报后就给多铎的敕谕中下令“各处文武官员,尽命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10](133)”剃发易服,满族贵族这种以蛮横手段强迫其他民族改变风俗习惯的做法,完全无视汉族居民的传统心理,激化了本就激烈的民族矛盾。满族的统治地位导致了普通汉人群众的危机感,更加增加了明朝遗留下来的身份敏感的汉族官员和文人的危机感,从而形成满汉两个民族的矛盾和对立。清朝是是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满族人口兵源皆不足,清廷统治者不得不致力于争取汉蒙上层人士,封王封公,授官授职,招致了一些满族贵族对汉人为官同朝共政的私下抱怨。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福临虽提出“首崇满洲”,尽力维护满洲贵族特权,但他们明白要以少数的满族人去抵抗和控制众多的抗清将士和汉族人民是不可行的,故提出“以汉治汉”、“满汉一家”[10](136)的政策。顺治帝亲政后,任用了一些汉族官员,尤其是江南的原明朝降臣。他们又纷纷相互援引推荐,使大批江南文臣进入了清朝政府,并且势力日渐增长,引起了满族官员的严重不满,满官专横,而汉官轻视满官,导致了满汉官之间难以跨越的隔阂。在满与汉、南方汉官与北方汉官的矛盾斗争中,江南汉官逐渐处于被动地位,成为被打击的对象,其中包括不少知名之士。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 满汉矛盾缓解
民族矛盾是清朝面临的巨大难题,清朝统治者明白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对全国的统治,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首先就得解决民族矛盾。自古以来,士人阶层都是整个社会民众的精神领导者,社会能否安定发展,全赖于士人阶层能否稳定。因此,清初的统治者首先就要稳定士人阶层,以达到缓和尖锐的满汉民族矛盾,稳定社会结构的目的。统治者也提出不少政策来落实改善民族矛盾这一想法。
首先,鼓励满汉官员联姻。福临提出普天之下皆臣子,并无满汉民族之分,满汉臣子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10](136)”。
其次,建立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统治,争取汉族官员绅衿和文人,即努力争取汉族上层分子为其效劳并与之分享政权。对明朝有能力的文臣武将由汉族官员进行招抚,给与他们高官厚禄。顺治十六年提出:“以后各部尚书、侍郎及院、寺堂官受事在先者即著掌印,不必分别满汉。[10](162)”实行满汉双轨制度,内阁六部之内均设满缺汉缺,满汉民族人才兼用。
再次,令袭明代,恢复科举。恢复科举取士制度,是统治者出于维护和巩固政权的需要,用科举考试的方法网罗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使汉族文人兢兢于仕宦之途。为提高汉族士子的积极性,清朝统治者对恢复科举后考中进士的汉族士人破格提升,委以重任。 论纳兰性德同汉族文人的交往(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