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刘采春诗歌创作做一些分析、研究:
一、 诗歌定性分析
《全唐诗》收录的诗歌丰富恢宏、涉猎甚广,共九百卷,但女性作品却仅有十二卷,占全书诗歌的1.34%;收录诗人2200余家,诗作48900余首,而女诗人仅两百多位,作品仅有586首,[3]然而在这少之又少的诗歌中刘采春的诗歌作品却收录多达六首之多,可见刘采春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具有不一般地位。
刘采春便是中晚唐之际的杰出女伶代表,品貌、才情皆是上层,故其被称为当时之才女。她不仅擅长演参军戏,且歌唱的也十分的动听,是当时的流行风向标。刘采春的代表之作是《曲》,多达120余首。唐朝人范摅在《云溪友议》中记载道“采春所唱的一百二十首曲,皆是当代才子所作”,并列举了她所唱的歌词七首:《啰唝曲》六首和一首《江南曲》。[1](p25)但在《全唐诗》中以刘采春为作者仅仅收录了六首五言诗歌------《啰唝曲》,另一首七言诗歌《江南曲》在《全唐诗》中的作者却是贞元年间诗人于鹄。由此可见刘采春可能只是歌唱者,不一定就是创作者。且在《赠刘采春》一诗中元稹只说到她善歌能唱,并未说明其还擅长创作。故而这《江南曲》虽可能是刘采春所唱之曲,但不见得就是她所创作的。在编订《全唐诗》时,这些曲到底是由哪些文人才子所作的,没有被《全唐诗》的编者去深入追究,并且在收录时把《啰唝曲》六首归入刘采春的名下的,必然有一定的思量和理由,故我们后世的人在研究时便也不把《江南曲》当做是她的作品。因此,我们这里以《全唐诗》为准,暂定刘采春就创作了这六首诗歌。[4]
为了便于下文的论述,我们将《全唐诗》中第十二函第十卷[5](p1955)刘采春的六首诗歌全部抄录于下:
《啰唝曲六首》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啰唝曲六首》其二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
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啰唝曲六首》其三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啰唝曲六首》其四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啰唝曲六首》其五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啰唝曲六首》其六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根据《云溪友议》中范摅的记载:“《望夫歌者》,即《啰唝曲》也。······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1]可见这六首诗歌在当时社会传唱度之广,影响力之大。依据方以智在《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中所说:“啰唝犹来罗。”[6]“来罗”是盼望远行人回来的意思,可见刘采春的《啰唝曲六首》抒发的是商人妇的离愁感伤之歌。
经济与商业在唐朝得到了高度发展,促使城市间的往来贸易日益兴盛发达 ,进而促使了城市的繁荣兴盛。在原来商业城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商业大都市,如长安、金陵、扬州等,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盛名在外的全国性商业大都市。故此吸引了许许多多经商逐利之人奔走往来于其间,空留妻子在家独守。唐诗题材本就涉猎甚广,所写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所以诗人们那无所不至的笔触,当然也延伸到商人妇的形象与商人妇的生活天地之中。故此描写商人妇的题材的诗歌在唐诗中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使然。伴随着唐代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因而嫁给商人作商人妇的少女也越来越多,独守空闺的商人妇也日益增多。进而《啰唝曲》这类抒发商人妇对商人埋怨的的作品也随着时代应运而生,并得到空前发展。这些作品的出现也正因为它的题材写的是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拥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故才会让闺妇、行人听到此曲顿生一种“莫不涟泣”之感。 浅论刘采春生平和诗歌创作(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