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龚自珍运河行旅诗的“景”与“情”
龚自珍的运河行旅诗歌对“景”与“情”的描绘别具风格,他以深沉唯美的笔法将运河沿线风光的美景和他心中杂陈的多种感情生动地交织在一起,更与当时的时事相结合,多方面的呈现了清朝晚期运河沿线的种种风貌。总体来说,龚自珍的运河行旅诗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景”与“情”的。
(一)“更折梨花寄暮愁”——深沉不舍的羁旅送别诗
龚自珍是一个非常热爱结交朋友的人,他的朋友有文学艺术上相知相惜的知己,也有官场仕途上同仇敌忾的知交。龚自珍一生多次往返于京杭之间,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他的朋友,所以在他的运河行旅诗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写送别友人的。例如龚自珍在嘉庆二十五年写的一首《春晚送客》:
潞水滔滔南向流,家书重叠附征邮。行人临法长亭晚,更折梨花寄暮愁。[ ]
当时,诗人的朋友宋翔凤回避不预会试,于是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送别他。诗中所提到的潞水,指的是现在的北运河,又叫白河,由北京通州区东南流入天津市。诗人正是在这里送别自己的友人的。诗中的“长亭”原是建在路旁供旅客歇脚的亭子,渐渐地,人们送客也常常在这地方。《西厢记》里面就有著名的《长亭送别》,讲的就是崔莺莺送别张生的故事。而“折梨花”是在用典,暗用了陆凯寄梅与范晔的事,他的《赠范晔诗》写道: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诗人写这些无不寄托着自己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而在《己亥杂诗》中,诗人出都南归,临走前,也曾写过不少送别友人的诗作,从“其二六”到“其四三”这十八首诗都是写诗人与京师的友人、同僚离别的情景,例如“其二六”是这样写的:
逝矣斑骓罥落花,村前茅店即吾家。小桥报有人立痴,泪洒春帘一饼茶。[ ]
在这首诗的小序中,诗人说道:“出都日,距国门已七里,吴虹生同年立桥上候予过,设茶,洒泪而别。”[ ]由此可见,当时是诗人的友人吴虹生给诗人送别,诗人有感而作。这首诗写的十分动人。首句即描写了一幅骑马南行,落花纷飞的场景,“逝矣”、“落花”二字已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而诗人到茶店落座,远望桥上,竟看见为自己送别的友人吴虹生痴立在那里,不禁心有触动,泪水纷纷洒落。如此动人的送别诗歌,后面还有很多,除了写离别的伤感,还有写对友人的寄寓,嘱托和欣赏等等,但每一首所描绘的景色都清丽旖旎,所描绘的感情都缠绵深沉,可见诗人对友人的相知相许。
(二)“落花风里别江南”——唯美动人的借景抒情诗
龚自珍直接描写运河景色的诗作并不多,但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运河,其周边的诸多市镇,与运河相补给的其他河流,以及因运河而建的亭、桥、塔、寺庙等,都应该是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龚自珍对于京杭之间诸如京师、杭州、苏州、镇江、南京等地的风景、民俗的描写,构成了其运河行旅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龚自珍写景也仅仅是其写作诗歌的一种手段,而表达出其内心的那种深情才是他的真正目的,所以他把景色写得越唯美动人,其表达的感情也就越真挚感人。例如龚自珍在嘉庆二十五年写过一首描写洞庭山的诗歌,《发洞庭舟中怀钮非石树玉叶青原昶》,可以说算是这类诗歌的典范。洞庭山是位于太湖东南部的一处风景名胜,它由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构成,东山是一座半岛,伸入太湖之中,上面有洞山与庭山,所以被称作洞庭东山;而西山则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屿,因为它处在东山的西方,所以被称作西山,全称是洞庭西山。诗歌是这样写的: 龚自珍运河行旅诗研究(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