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先生之所以在作品中反复描述梅纹等这些女知青劳作的场景,这都是与他的经历有关的,曹文轩先生于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家庭,而文化大革命也成为了他的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女知青的下乡也在他的童年生活中带来了多彩的颜色。因此,小说带有浓郁的文革气息。“这些年来,总有这少年时田野山的感受;兴奋着,愉悦着,狂喜着,最终却陷入走不出的寂寞、孤独,甚至是恐慌。”[2]可见,童年对曹文轩先生而言始终是他创作的重要源泉,然而这种感受却是城市文明无法与之相媲美的。那份纯真的乡土气息始终陪伴着他的生活与创作并伴随他成长。
二 懦弱中的坚强
梅纹接受命运的考验来到稻花渡成为了一名女知青,虽然身体上的摧残已经让她接近窒息,但是心灵的刺痛对她来说又是一次次巨大的冲击。终究她都以坚强的态度走出了阴霾。梅纹遭受的冲击共三次事件。第一次事件是她的父母被带走,艺术作品遭到毁坏焚烧,她无依无靠最后走上知青道路。而后渐渐融入杜子渐家庭并收到父母来信。第二次事件是被告知父母离世,这次事件是致命性的,她缓冲很久最终战胜自己重新生活。第三次事件是她遭遇了教学危机,差一点失去教师工作。这一部分以细米偷盗试卷为开始,进而体现梅纹“失而复得”后对这一行业的珍惜与上进。
首先,在梅纹生活幸福的时刻,她的父母被抓。这是她的第一次灾难。这件事对她而言是茫然的,因为在那时她还是不能够理解被抓走到底意着什么。她只知道那些曾给父亲带来巨大荣誉与骄傲的木雕被那些人当着她的面用火点燃,看着它一点一点燃尽。这些作品耗尽了他父亲一生的精力最后却沦为这样的下场。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这不仅包括他们对她父母的否定同时也包含了她内心对这些人的怨恨。“她没有悲哀的感觉—她没有任何感觉”[1]62因为此时她已经麻木。当她的父母被带走,当她们往日生活的家往日努力雕刻的作品最终只剩下一堆灰烬时她的心已没有了任何感觉。无法想象一个十多岁的女孩与自己的父母分别,无依无靠最后只能和父亲朋友家的哥哥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人生的低谷的日子是怎样熬过来的,但是最后她还是胜利了,她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并选择勇敢的面对生活,和她的哥哥离开了苏州城。他被分到了燕子湾,而她被分到了不远处的稻花渡。在梅纹渐渐融入到杜子渐这个大家庭后,她也收到了父母的来信。知道父母离开后住在了山里,说用不了多久,她的父母就会回到苏州城。就在所有人都在为梅纹感到开心的时候,命运又和她开了个玩笑。
其次,梅纹接到通知她的父母死于轮船事故。这是她人生的第二场灾难。本以为父母不久后就能够回到苏州城,然而她们搭乘的轮船却因为超载沉船,她的父母不幸遇难。“梅纹回来后躺倒了,一躺就是一个星期,她想起来可是身子却由不得她。她瘦成一片芦苇叶儿,盖着被子却看不出被子底下还有个人。”[1]153可想而知,这次的事情对她来说就是致命性的打击,父母就是她的天她的希望,然而当突然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就是天塌下来了,没有了希望,没有了一切。最后,她在打捞遗物的时候发现了父亲的刻刀以及一块泛着铁一般光泽的木头。这些物体承载着父亲梦想与希望,她只有细心保存才能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此刻,她已经哭不出来,因为大痛不痛。这是爱的最高境界,而这种爱大多数只是存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言谈举止。梅纹对雕刻的认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都是深受父母对她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位雕刻艺术家,母亲是以为水彩画家,所以她从小耳濡目染艺术对人生的改变。父母的离去,虽然让梅纹悲痛不已,但是这却没有影响她继续研究雕刻艺术。因为此时她的身上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父爱和母爱从来都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历代的人们都会为歌颂父爱母爱注入新鲜的血液。女主人公梅纹在她还未真正长大时父母就离开了她,这是她的人生所遭受的巨大考验。曹文轩先生用他独特笔法描述了一个女知青在人生刚刚好转的时刻致命的一击,进而突出了女知青梅纹命途多舛的人生。时光如梭,转眼已是冬季。距离梅纹父母的离世已经好几个月了,虽然她还没有完全从伤痛中走出来,但是她已能下地,并重新走上了讲台。虽然到了寒假时节,梅纹却没有回苏州城,而是选择在稻花渡与细米一家过年,因为她害怕回到那个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城市了。就这样,一段伤痛的终结必然是时间去解决。而梅纹也以她的刚毅慢慢走出了阴霾。 试析曹文轩《细米》女主人公梅纹人物形象(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