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典故词语作为词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表现形式、构词方式等都极具研究价值。动物类典故词语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的典故意义。本文对《中华典故大全集》收录的动物类典故词语形成过程和构词方式作具体研究,揭示其独特的语言意义。61252
毕业论文关键词:动物,典故词语,形成过程,构词方式
Abstract: Allusion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vocabulary words, its origin, form, word formation, etc have great value of researching.Allusions of animal carr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iterary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 we will study the animal allusions’formation process and word formation included in 《Allusions Daquan》specificly, reveals its unique language meaning.
Key words: Animal,Allusion word,Formation process,Word formation
前言中华上下五千年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经典语句和寓言故事等成为传承几千年文明的载体,也成了中国独特的典故文化发展源泉。《中华典故大全集》将中华典故编排为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九流,伦类,器用,人事,人体,人物,文明11个大类,每一大类中又细分为若干部分,从而将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物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所积淀的典故精细、完整呈现出来。《中华典故大全集》中将天文一类分为时令、气象、天体三部分,将人体一类分为头面、肢体、其他三部分,将动物一类分为虫豸、飞禽、走兽、鳞介四部分。本文将就《中华典故大全集》的动物类典故词语作具体介绍,并结合语言学的理论对这一类典故语词的形成过程和构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展现动物类典故词语的这一特殊词汇群的语言特点。
一、动物类典故词语的形成过程
动物类典故是中国典故文化中的一支,动物类典故词语则因其所包含的动物意象而独树一帜。从含有动物的典故中形成的词语大多带有明显的修辞色彩,因此更加的形象生动,动物典故词以其独特的语言义成为典故文化的代言。
(一)从动物个体到动物典故
《中华典故大全集》[ ]将动物类典故分成了虫豸、飞禽、走兽、鳞介四部分。其中,虫豸部分涵盖了与蜂、蝶、蚁、蝇等,收录约14个相关词汇;飞禽部分包括了与鹰、雁、鹤、鹅等,收录约78个词汇;走兽部分收入了与虎、猿、牛、马、羊等,收录月95个词汇;鳞介部分包含了与鱼、龟、蛇、蟹等,收录约50个相关的典故词语。同时还有少数古代传说中存在的一些动物典型,如麒麟、龙、凤、青蚨等。这些动物广泛存在于我国的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或是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当它们所在的故事或诗文被后世人广泛使用的时候,它们就成为了带有浓厚中国历史文化色彩的典故。
典故,最初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谦见,辄与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膏其意义为典制掌故”,指前代的典制和成例。在后来的发展中,它的解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辞海》[ ]的解释:“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成为学术界一致认同的定义。因而就动物类典故而言,仅单独的虎、燕、鱼、蝉等是无法成为典故的。如虎这一意象,本身并不可以成为典故,但是在《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射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石矣”中,“虎”因存在于与李广有关的历史故事中,而成为“射虎”这一与虎有关的动物类典故词的来源。 动物类典故词语初探: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