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世纪电影艺术诞生以来,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大量的小说被改编为电影。本文论述狄德罗的小说《修女》改编为同名电影过程中文本层面的转换,试从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和结构等方面做一番探讨。61382
毕业论文关键词:电影;《修女》;主题;人物形象;结构;情节;
Abstract:Since motion picture arts was born in the 20th century,it gradually has closing connection with literature ,and a large number of novels have been adapted into mov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vel the nun written by Denis Diderot and the movie with the same name adapted from this novel.This paper also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theme,character,plot and structure in the novel and the movie.
Key words:movie;the nun; theme;character;plot;structure.
《修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狄德罗的小说代表作,通过主人公苏珊·西蒙南的自述,揭露了法国18世纪社会中修道院制度的虚伪残忍,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中冷冰冰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苏珊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影片《修女》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狄德罗的小说。在1966年时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之一的雅克·里维特曾导演过一个版本,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2013年度,在国际上名声尚轻的法国导演纪洛姆·尼克乐,再度改编拍摄此书。本文试图论述的是后一个版本。目前关于文学与电影的研究大多围绕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忠实与否,从而给予电影或褒或贬的评价。私以为,一部电影,并非一定要忠于原著,或者不能在原著的基础上再创造。小说是小说,舞台剧就是舞台剧,电影剧本就是电影剧本。把一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意着把这一个(书)改变成另一个(电影剧本),而不是把这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它不是拍成电影的小说,或者拍成电影的舞台剧。他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1] (p152)本文即从两种艺术各自具有的特色的角度对小说和电影予以阐释,形成二者间的相互对照。
一、主题
(一)承袭:批判修道院制度和教会道德的腐朽堕落
在狄德罗的作品中,小说批判的对象是将一个同性群体强制隔离并使之遭受非人折磨的修道院制度,而不是基督教或天主教会。在小说中,苏珊的宗教信仰从未发生过动摇,纵然向往自由不甘在修道院内过着修女的生活,但仍然虔诚地相信上帝,书中还出现了一两位令人尊敬的基督信徒形象。纵观全书,其基调始终是在褒扬虔诚的宗教信仰。小说旨在批判的是一种由无知、乖戾、变态的群体所控制、施行的歪曲了的基督教制度,而其外部的社会体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法律保护施罚者,惩戒受害者。在当时的法国,当局把宣誓入院苦修的最低年龄法定为十六岁,只有得到当局批准才可以脱离苦修制度。如果联想到当时有权处置个人财产的法定年龄达到了二十五岁,这一规定就显示出其荒谬性。在小说中,苏珊已经达到了十六岁,也就可以合法地处置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比如在重重压力下入院苦修。但她没有拥有和处置个人财产的权利,因为她的年龄尚不足二十五岁,这样就回避了因财产引来的问题。
在影片里,抨击宗教对人性的压制仍然是主题,可是作为一个在西方电影史上并不新鲜的命题,影片的呈现亦没有革新之处。影片刻画了女主角同外界的冲突与反抗,但在三四次的反抗过程中,反抗的模式显得单一化,戏剧的张力不够,导致对女主角从头至尾波动起伏的心路历程显得完成度不足。
(二)补充:对婚姻生活的失落与对爱情的寻找 浅析《修女》的文本转换: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