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总的来说,学术界对于抗战时期江苏省下的农救会组织研究还有一定的空白,以往的有关农救会的文章都是略有涉及或是宽泛性的,而不是专题性的研究文章,缺乏系统的了解。而在农救会专题性研究成果只有李同顺的《抗日战争时期农救会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09年),其中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山东省的农救会。于此同时,由于苏皖边区下农救会筹建较晚,所以对苏皖边区农救会研究有很多空白可以补充的,下文便是力图苏皖边区农救会的研究空白进行填补。
三、苏皖边区农救会的产生
(一)农救会的产生
抗日战争使得全国面临的处境不是恐怖的政治就是残酷的战乱,而且战争带来了不仅是人们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灾难,同时也变成了社会经济的灾难。以南京为例:日本法西斯不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和交通要道的“无人区”事件,而且在经济上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的。仅据南京国际赈灾委员会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在江苏省江宁、句容、溧水、江浦及六合的调查。农家所受损失:房屋2400万元,牲畜670万元,农具524 万元,藏谷420万元,农作物损失78.5万元。共计4100万元。损失有中国东部农家每年收入的3/4 。[1]38不仅如此,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对江苏城市还是农村的经济的破坏和掠夺都在不断加深,使得农村经济也就日渐衰败。与此同时各地伪政权的建立,以及他们实行所谓的“租税并征制度。”,对于广大农民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而原本贫困的农民更是在地主和伪政权的双重剥削下大量破产,而且他们还随时会受到战争的毁灭性打击,所以这种在农业赋税上的压力与遭受战争破坏的处境都迫使农民必须团结在一起,才能抵抗重负,为他们在乱世中谋得一条生路。这就需要农民组成自己群众团体,而农救会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织之一。
于是为了广泛地团结与组织群众,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去参加民族抗日战争。在1937年10月16日,中国在关于农民土地政策中提出,必须“废止旧的农民法,保障农民有组织农民协会及言论、集会、出版之自由”。还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农民团体,尊重群众团体的独立。另外党在制定具体政策中还提出,农民救国会,农民抗敌协会等组织“是需要组织的”。[2]878、8821940年7月,在《中央北方局给鲁西区党委的指示信》中再次强调提出:“农救会应该是群众工作的中心,党必须注意发挥其作用,对培养领导县级农救会的领导机关必须加强,党应该抽得力的干部负责工作”。[3]257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引导和努力,在苏中根据地,江苏扬州、泰州、南通地方组织开始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斗争,苏中根据地内开始涌现出农民抗敌救国会。在苏北根据地中,苏北地方组织在淮海,盐阜地区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抗日,也为苏北的农救会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环境。[4]504在1938年春至1939年5月,淮北苏皖边区地区的党组织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其中徐州地区的党组织提出成立农救会、青救总会、苏皖救亡总会等组织。[5]49而后来的苏皖边区政府所在地淮安县农救会的筹备也在紧锣密鼓的办理。其中“淮安县农救会筹备会议,于1942年5月12日召开,到会代表二十多人,还有各级机关和团体人士,总共近四百人。[6]455盐阜区农救会成立大会于1942年10月5日召开,共100多人到会并出席会议。[7]8061941年4月,津浦路东根据地召开淮南苏皖边区农民抗敌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8]387这说明早在1941年以前,淮南苏皖边区就已经有农民抗敌协会,也即农救会。总的来说,苏皖边区农救会的产生于1940年左右,虽然各根据地都是为响应中国领导群众统一战线的政策,但是由于各地实情不同,具体成立的年份也并不相同。 浅析苏皖边区农救会(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