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说没有用前面百分之八十五的部分穿插描写陆焉识风流潇洒的上半辈子来做铺垫,那么读者不可能感受到他在流放中对婉喻的愧疚和思念,不可能体会到后来儿女们把他当“佣人”一样使唤的前后落差,更不可能感慨他最后与失忆的婉喻两人相依为命的悲情。如果影片中多了那三分之一的铺垫,那他俩的爱情不会让人觉得像现在这么的轰轰烈烈,这么的刻骨铭心。
两部作品,两个不同的陆焉识,虽然给我的感觉差距很大,但不能就此否定《归来》中的陆焉识,反而这样的设定给影片中的陆焉识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他在流放中、逃亡中经历过什么,没人知道,我们只能从他趁着夜色,躲在铁路轨道旁,伴随着大雨的磅礴声和火车的飞驰声;从他雨衣下隐约露出的一张满是污泥黝黑的脸庞和一副满是磨痕的眼镜中看出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和千辛万苦才回到这里。导演似乎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自行脑补他的前世今生,这也是电影比文学作品艺术感更强的原因。至于为什么要删,更多的原因应该是怕过不了审核,《活着》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样,用两个字来理解张艺谋为何如此塑造主人公的形象——“艺术”。
三、“配角”分量的差异
电影里除了陆焉识、冯婉喻和丹丹这三个脱口而出的主人公外,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还有几位神秘人物被张艺谋导演一笔带过,甚至觉得云里雾里,交代的不是很清楚。阅读原著后,才知道这几位大有来头。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一)让婉瑜恐惧,焉识费解的方师傅到底是谁?
影片中,共有四处情节提到过方师傅,而且最为关键。首先是陆焉识回家后与婉瑜对话,随后铺床时被婉瑜赶出房间,铺床的细节暗示了方师傅曾对婉瑜做过的伤害,焉识的这一动作对婉瑜造成了冲击,直接导致婉瑜对二人的记忆发生错位。其次,闫妮代表组织来帮婉瑜认领焉识,但“相信组织”的婉瑜依旧坚持焉识是方师傅,其实交待了方师傅也曾是组织中的一员。再次,陆焉识用钢琴差点唤起婉瑜的记忆,就在两人痛哭拥抱的时候,婉瑜推开焉识并愤愤地锤了他,进一步说明方师傅对婉瑜的伤害。最后,焉识帮婉瑜盖被子时婉瑜吓得几乎失去理智。种种现象都表明了一件事情,在陆焉识流放到大西北的这段日子里,这位方师傅给婉瑜造成了不可饶恕的伤害。
原著中,方师傅是一个坏蛋、色鬼的形象,陆焉识被抓后,他是陆家的常客,婉喻曾为陆焉识恳求过方师傅,方师傅也曾以“陆焉识由于逃跑被枪毙了,你别等她了,跟我好吧。”胁迫过,甚至欺负过婉喻。
电影《归来》与原著比较(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7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