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古代玉琮的演变过程研究(4)

时间:2021-05-24 20:18来源:毕业论文
熊承霞[11]梳理了玉琮所蕴含的大传统时代建造形态组合编码的结构,追溯原始文化中 的宗教思维方式与视觉。深入探讨了玉琮与高台 建筑 之间的原型符

熊承霞[11]梳理了玉琮所蕴含的大传统时代建造形态组合编码的结构,追溯原始文化中 的宗教思维方式与视觉。深入探讨了玉琮与高台建筑之间的原型符号象征,认为其透示着 原始的伦理意愿,相当于建筑的原型或源代码,影响了数千年中国古典建筑的伦理诉求。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对于玉琮的文献资料基于良渚文化时期的较为丰富,但缺乏对 整个演变历史的研究。本文会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古代玉琮的纹饰和器形 特征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结合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把各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纹饰、器形 进行比对,总结出整个历史上玉琮的演变过程,并且探索其特别之处,展现其发展的规律。 相比现有的研究,更加系统的整理论述了玉琮的演变过程。

二、各个时期玉琮的特征

(一) 良渚文化时期玉琮

1. 良渚文化时期玉琮简介

现今发现最早的玉琮是在新石器时代,而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大都以良渚文化时期的居 多,而玉琮也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玉器,出土数量多且器形较大。良渚文化玉器是在 1936 年浙江余杭发现的梁祝文化遗址中经考古工作者的挖掘而重新进入世人的眼界,是中华民 族崇尚玉器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良渚玉琮作为良渚时期出土的典型器物,因为其史料价值和艺术魅力被收藏者追捧, 就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对良渚的玉琮十分喜爱。良渚文化的采掘玉材的能力和雕琢的工艺 已经较为成熟,而且工艺水准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此时期的玉琮被普遍论证是上大下小的,即玉琮大的一端为上方。而其判定理由主要 其是因为认为其上大下小的特征主要是和玉琮的用途和有关。即“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 从现有的遗迹和当时的民族志等材料推测,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是在祭祀时用来供祭在祭 祀台之上,多个玉琮套在木头上以组成神柱以祭祀之用。而早期的祭祀仪式,祭天地有极 大的可能是同时进行的。琮外部的四个角雕刻的神人兽面纹,四面的凹凸的横棱纹和长短不一的线条,表达的是人骑在兽背之上进行巫术活动的方式,琮外部方的四个角雕刻的神 人兽面纹象征着当时的巫术活动。祭司利用动物之力,利用玉琮的管道,将内容传达至天, 奉告天神,进行人和神之间的交流活动,这也是玉琮上大下小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时期的 玉琮上大下小,内圆外方。上大和内圆都象征着天,同时外方和下小象征着地面。这与早 期《晋书·天文志》的盖天之说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相互符合的。琮孔的 圆心象征天极和地极,而天大于地,玉琮的四个面内槽想着了擎柱天的天柱。而且因为琮 的下方表示了地,所以很多手工艺人在制作之时还会故意打掉一小块造成一个缺口。所以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上大下小的特征和其宗教用途息息相关。文献综述

2. 良渚文化时期玉琮特点

良渚文化玉琮可以分为圆筒形和方柱形,前者数量较少,低矮类似镯状,称为镯式琮。 在方形的柱体表面的每个角上形成四组凸面,以四角为中轴,两边对称刻有纹饰,两边组 后者为内圆外方的柱体,上比下稍大,器形表面有等距离的横向凹槽,把玉琮分割为若干 节,且四面正中有竖向凹槽。形成人面纹或兽面纹,人面加兽面形成一组组合纹,一般以 人在上,兽在下,上节为人面纹,下节为兽面纹,是典型的玉琮。其组成的神人兽面纹是 良渚人的神徽,是神话了的动物,而不是简单地一般的装饰品也是良渚文化最常见的兽面 纹的根源。 中国古代玉琮的演变过程研究(4):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7547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