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束语 20
致 谢 . 21
参考文献 . 2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郭培清曾在《大国战略指北极》一文中说过:“大国应有全球战略,全球战略必须囊括北极”。[1]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在很久之前就意识到了在北极地区也有着重要的国家利益。为此美国曾多次出台了有关北极地区的政策,且在 2009年布什提出了美国北极战略计划并签署了有关北极地区政策的“第 66 号国家安全总统令”。[2]俄罗斯早在 18 世纪就开始了对北极地区的研究,并于 1991 年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北极研究中心,开始了名为“北极”的部门间联合计划,对北极地区的现状和未来前景作了很好的阐述,并开创了一项关于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计划。俄罗斯积极地与他国合作,在有关北极问题的研究上有着自己的立场。日本也积极参加北极活动,在北极方面的研究技术上也不落后于他国。1984年,11 国成立了北极海洋科学委员会,日本是成员国之一,并为促进北冰洋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科学研究出了一份力。不仅如此,日本还在极地研究所建立了北极环境研究中心,并针对北极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课题。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针对北极地区的研究项目也越来越多,并积极地进行北极事务研究活动。譬如,保护北极环境、北极航道利用、北极资源开发[3],这些都是北极研究的热门话题。中国一些学者建立北极通航船舶溢油的运动数值进行模拟及预测,在北极海水环境状况进行一定的研究。中国也积极开展北极科考活动,2012 年中国“雪龙”号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在北极资源开发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石油公司达成协议,一起开采格陵兰地区的近海区域的石油。这都说明了,中国的北极研究正在迅速发展,并将加强在北极的研究力度,其中使用自产卫星数据是头等大事, 为此中国亟需用自己国家的数据来进行北极方面的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十多年来,美国的 MODIS 数据在监测极地冰雪资源、极地生物资源,海冰监测,海水温度变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MODIS 具有波谱范围广,光谱通道多,时间分辨率高等优势, 被广泛运用到极地研究的多个领域。 依据 MODIS的冰雪数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绘制出了覆盖整个南极地区的冰雪表面地图。MODIS 数据还可以用于极区的大气监测,探测极地的逆温,多时段的监测极地海冰与冰架的变化等。[4] 美国 NASA 地球观测系统的 ICESAT(Ice、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 卫星的主要科学目的是测量冰盖地形及其时变。[5] 除此之外,美国 AQUA 卫星上的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有更多的通道和更高的分辨率来探测北极的海冰变化。德国Bremen 大学也曾发布过利用 AMSR-E数据确定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文章[6]。 在 1997 年之前,我国还没有自主的气象卫星,使得国内在极地监测方面的工作开展难以顺利进行,气象卫星应用主要依靠国外的卫星资料。 2008年往后,中国发射了风云三号卫星系列,其中,风云三号 C 星于 2013 年 9 月 23 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在之后由中国气象局开展了在轨测试工作。其数据与产品在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救援外国友船、搜寻马航失联客机、参与韩国客轮沉没事故搜救等突发性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的风云系列卫星的数据被运用于多个领域,相比于风云一号卫星对云、海冰的结构的观测,风云三号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进一步改进了海冰的监测能力,并且可以生成多通道海冰监测图像、冰面积及冰覆盖度分析图、海冰和海水表面亮度温度等值线图等。[7] 但是,在研究北极地区的时候,我国大部分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等都倾向于使用国外的数据,用的最多的便是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的数据,而不是中国自主的风云数据。依赖于别国数据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利用我们国家自己的卫星来进行北极的监测。但是我们国家卫星监测技术起步较晚,相比于发达国家,很多方面还有不足,因而需要进一步比较验证。 北极区域极射赤平投影比的较研究(2):http://www.751com.cn/wuli/lunwen_3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