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定程度上说,“真人秀”引发的道德忧虑实质上就是社会商业化、资本化与社会的伦理道德之间的矛盾。在商业化社会,以电视为代表的精神产品也普遍成为商品,媒介没有经济利益就无法生存。在世界领域,传媒作为公益事业的身份在逐渐淡化。其商业性质却在渐渐加强,媒介的商业化、产业化必然引导自身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时,媒介难免会因为经济的原因触动在经济之上的社会道德规范。而处于上层的社会道德规范往往是最为根深蒂固,发展最为缓慢的社会组成部分。
(一)真人秀节目的无序竞争和盲目追求收视率
真人秀节目对于观众来说是娱乐,对于电视台来说是收视率,对于商家来说是商业机会。真人秀节目不仅需要技术和创意,更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据统计,国内一般省级电视台开办的真人秀节目需要的启动资金都在数百万元以上,主办方为了获得盈利,不得不在节目在中反复插播广告,并且在节目中反复为赞助商宣传。收视率和经济效益是电视节目追求之一,而一旦把它当成唯一的目的,真人秀节目就只能不断触碰道德的底线,与其本质背道而驰。
(二)真人秀节目制作媒体和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缺失
制作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决定了节目的商业气息。一个节目成功了,很快会引起其他电视台争相恐后的模仿和抄袭,结果造成电视屏幕一片雷同。一个选手在选秀节目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主办方看重其商业价值马上把他(她)包装成明星,进行各种演出。高关注率可以带来为数目可观的商业价值。选秀节目依靠电话、短信、QQ作为投票方式,每票1元,每个选手限投一票,选手们都会积累相当的票数,票数多的直接晋级,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最后变成选手之间和粉丝之间经济实力的比拼。
大多数选手认为选秀舞台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参与不是目的,从参与中得到各种实际利益是真。短期获得金钱和名利这些诱惑驱使着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消耗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那些没能参与其中的,也为了能与选秀节目沾点边,转眼成了选手的后备军团,由此又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星热潮。
(三)一克隆外国真人秀节目
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出现相互克隆、节目雷同这一畸形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注重对真人秀节目研发的投入。在海外,电视节目创新很早前就已由个体策划转向集体研发。近年来,国内各家电视机构陆续成立了冠以“发展研究部”名称的机构,但是机构设置的部门而不是对节目的研制和开发。许多电视台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过多听从某个制片人、编导的个人意思,节目出台带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缺乏正规程序化的科学论证和分析。其次,真人秀节目源自于欧美,我国真人秀节目大都模仿自西方节目,而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社会观念和节目理念都与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显然,西方真人秀节目建立在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念之上,而国内电视媒体在制作本土真人秀节目时,往往抄袭了西方同类节目,而如何正确把握好节目中的道德观念尺度,防范其负面影响,很多节目制作者却没有做充分的考虑。
四、电视真人秀节目道德失范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真人秀节目制作的监管
1.健全真人秀制作媒体的监督和处罚机制
媒介组织的社会监督是指在媒介工作者自律和媒介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的全面化监督网络,努力形成媒介组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借此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切实遵守职业道德。当前在全国新闻媒体中广泛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就突出强调了社会监督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也是规范媒体行为、推进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媒体接受社会监督,必须对漠视传媒职业道德规范的当事者加大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惩处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是真人秀节目“性、腥、星”风行的一个原因。个别地方行政部门由于利益关系,缺少对节目的严格审查,处罚力度较轻,违规成本太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个别电视台顶风违纪的侥幸心理。 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道德失范(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