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目的规则设置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节目的规则是重中之重。除了生活记录类节目,其它的“真人秀”归根结底都需要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上展开,这个平台所能创造的环境规定了节目之后的基本走向。
西方的“真人秀”为了尽可能地突出节目的噱头,采用一系列规则增加节目的刺激性,在节目中添加可供窥视的性、隐私和人性的争斗。而在我国,节目的规则设置要实现本土化,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节目的规则必须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必须有利于在节目中激发选手的表现欲,有利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有利于产生能够吸引观众的情节及画面;但是同时,节目规则的设置又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文化道德要求,对于能够激发性、隐私和人性的规则要慎重和巧妙地处理,使节目能够适应中国受众的道德承受力,但是同时又可以给受众提供新的不同的娱乐体验。
2.节目对人性的展现方式
从古至今,有关人性本善本恶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歇,也没有结果。从一定层面上讲,“真人秀”在竞赛过程中强调对抗和竞争,同时又对人物真实状态进行记录,这必然会引发人性恶的那一面得到发挥和暴露。许多节目也特别热衷于对人性丑恶面的赤裸展示。
但是在展露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讲求宽容、合作、合家团圆等异常美好的人性,这同人性阴暗面的暴露是根本相对的。过去,国内媒介过分的关注人性的正面,将人性的善恶与阶级对应起来,极力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性的伟大与光辉,这种方式应该说也是很片面的。现在,国外的“真人秀”给我们展示了另一个极端,过多的暴露了人性的阴暗面。现在本土化要做的就是采取一种折中的原则,在“真人秀”节目中将人性的正负两面加以平衡,不仅要有一双给观众提供优越感的、发现人性恶的眼睛,也要有一双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寻找人性善的眼睛。
3.对“真实”度的把握
“真人秀”离不开对真实生活的折射,它使得观众可以在节目中直接关照自
身,但是,节目不可能照搬客观“真实”,只能通过纪实、浓缩等手法表现这种真实。对节目“真实”度的把握存在着控制与非控制的问题。
“真人秀”的一个本质特征是真实性,这要求节目尽量不控制事态的发展,而是任由其自然发展。但是,真实的生活往往过于平淡无色,而且要呈现最真实的人性状态就难免暴露人性的阴暗面。为避免这些情况,“真人秀”使用了它的另一大本质特征——戏剧性,戏剧性要求节目不能流水式的记录生活,而是必须制定游戏规则去引发冲突,激化矛盾进而形成故事,这时,就要使用控制手段,使节目又有趣又符合道德规范。
西方的“真人秀”可以说把节目的真实性和戏剧性都做了最大限度的开采。
就真实性而言,节目打着真实的旗号将性、窥视、人性阴暗面都统统着重渲染,
就戏剧性而言,节目又为继续着力渲染性、窥视、人性阴暗面找到了说辞。总之,
西方对于真实度的把握为了加强节目的刺激性。但是在国内,对真实度的把握不
能照搬西方的模式。我们已经有这样的共识,电视所展现的只是虚拟的真实,这
要求我们应该尽量完整地展现客观真实。到底应该在多大的程度上展现这种真实,需要中国的“真人秀”制作者具体把握。在性、窥视、人性深度的展示与挖掘上应陔符合中国受众的文化习惯,遵从中国的社会道德规范。 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道德失范(5):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