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说长江》及电视纪录片概述界定
(一)电视纪录片概述
所谓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实性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和电影电视作品一样,通过电子采录设备及手段,对社会中的一些政治、文化、经济等新闻题材,系统地完整地进行纪实报道。电视纪录片与其他电影电视作品不同,它不能够同其他影视作品一样,可以对影视作品进行随意的修改和虚构,电视纪录片之所以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倾向,正是因为它所具有的一些局限性和特殊性,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影视作品诠释的淋漓尽致,它用极其真实巧妙的手段,让观众意犹未尽,回其中。电视纪录片是所有影视作品中比较独特的一种,用客观的镜头和视角反应真实的社会生活,注重生活的原生态,让真切的画面得以再现。以真实的手法影响和诠释着自己独有的审美倾向。
(二)《话说长江》概述
1983年12月,《话说长江》电视纪录片亮相荧屏,闯入人们的视野,备受观众青睐。《话说长江》全景展现了长江流域的秀丽风景和人文生活,在长达半年的播出时间里,以40%的收视率创下了中国历史文化电视纪录片的收视奇迹,令后来者望尘莫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时隔21年,央视再次录制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展现了长江流域恢弘的场景,给观众又一次的震撼和冲击,再一次掀起了电视记录片的热潮,很快成为舆论的焦点和人们热议的话题。长江的江水日夜奔流不息,见证了两岸四季的变化,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沉淀与变迁,同样也折射出中国历史文化通过电视媒介表现的巨大进步。但是对于电视纪录片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创作理念、叙事手法、表达方式、场景运用等层面,本文试图以《话说长江》为例,分析声音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运用,以及我们所看到的由此表达出的艺术魅力。
二、声音在《话说长江》系列纪录片中的积极运用
《话说长江》系列纪录片的声音运用的特征效果一旦形成,就会以纷繁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声音的运用便是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集中体现。
(一)声音的运用表现出很强的“纪实性”
声音是表现“纪实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纪实意识,就是要求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客观性的声音。电视纪录片在现在的走向主要是以纪实为主,在声音处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不仅要注重前期的录音,而且还要在制作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同期声。“纪录片里的声音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客观性声音,它主要是指拍摄现场自然音响和人物同期声;另一部分是主观性声音,它主要是指后期制作加入进去的音乐、解说词和模拟效果的音响。”
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就是求真求实。纪录片中的声音运用,一方面还原真实,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自己塑造主体的情感、意蕴。通过在画面里植入声音元素,可以使画面塑造的视觉形象与主题更生动,更加接近生活中的真实,使观众和屏幕之间形成一种较为亲切的关系,观众便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拍摄现场环境中存在的实况的效果音响与同期讲话声的组合,加强了观众情真意切的感觉。现场环境中的所有声音都能加强画面塑造形象的真实感觉。观众在《话说长江》找到的真实的生活感,几乎全部都是来自于同期声,拍摄《成都漫步》时,茶馆里面充满了喧嚣的声音、倒茶的声音、小孩睡觉呼噜的声音、《三国演义》的说书声音,几乎都被记录下来了。这种声音在前期现场环境中的创作组合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被摄客体的行为语言在原生态的同期声的塑造下,使《话说长江》更贴近群众,用观众自己最熟悉的声音唤起他们的共鸣。在突出《话说长江》纪实性的同时,也会显得生动、生活化。电视纪录片通过对生活运用纪实性手法描述,一种属于那个年代的爱国情怀在镜头与画面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探析声音在《话说长江》电视纪录片中的运用(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