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公益广告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它对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样式,有别于商业广告,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公益性、时效性、教育性、全民性、非强制性、义务性。其中,公益性作为公益广告的最根本特征,也决定了我国公益广告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传播社会正能量以及弘扬时代精神。所谓时效性,并非纯粹追求时间上的第一,它主要是围绕社会上某一特殊时期、特殊事件、特定主题来展开的社会宣传。教育性指的是宣扬积极向上的力量,因此公益广告应该将内容的教育性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全民性包含了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公益广告的影响范围广泛,并不是能单靠个人或组织就能完成;二是公益广告的发展,需要凝聚的是整个社会的力量,参与的人越多,达到的社会效果就越好。非强制性,是指公益广告在道德、情感方面对公众进行制约,这种制约不具有法律效力,没有强制性。义务性要求公益广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此不管是政府部门、企业亦或社会组织都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公益广告的活动中来。
我国的公益广告历经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多为政治、军事服务转变为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公益广告的雏形期(夏朝——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公益广告的历史源头,最早可以追溯至夏朝。在《左传•宣公三年》中,记载了夏禹收集九州州牧贡献来的金属,并制造成九个宝鼎供人参观,以此作为一种统一意志的手段,这种形式的宣传,可以说是我国公益广告的前身。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政治、军事、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广告也不例外。中国古代出现的一些与政治、军事宣传有关的,以及涉及公共利益的宣传形式,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公益广告的雏形。虽然与政治、军事有关的内容占绝大部分,但是也有极少的与民生相关的广告。据史料记载,在中国明朝中期,有位名叫田艺衡的杭州人,由于酷爱花草,为避免花草遭到破坏,就在杭州城里一处多花的地方,树立标牌警示人们要保护花草。这种形式的宣传,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现代公益广告的大部分特征;步入近代社会,中华民族饱受战争的肆虐与折磨,为挽救民族生存、号召广大民众参加解放斗争的一些公益活动应运而生,宣传形式和内容越来越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建国初期,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宣传,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活动本身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对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宣传形式十分类似于现代的公益广告。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宣传出现了一些类似于“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等所谓的“口号广告”,但其性质与公益广告相去甚远,因此这一时期可谓是我国公益广告史上的断层。 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策略探析(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