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XX年是甲午战争爆发XXX周年,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近3个十周年来有关甲午战争的纪念报道进行研究,探讨其报道框架,分析《人民日报》在纪念甲午战争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希望以此透视媒体的重要职责,来加强受众的民族记忆,捍卫民族尊严,传承民族精神。26143
毕业论文关键词:甲午战争;民族记忆;人民日报;纪念报道
Abstract: 2014 is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he outbreak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With the study on nearly three ten-year anniversary about the Sino-Japanese War people’s Daily’s memorial reports, we are committed to discuss its reporting framework, analyz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eople's Daily” during the Sino Japanese War’s memorial reports. We hope to know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edia, in order to strengthen national memory of the audience,defend national dignity and inherit the national spirit.
Keywords: the Sino-Japanese War; national memory; People's Daily; memorial reports
一、引言
“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需要对过去有一定了解”,尼采指出:“只有为了服务于现在和将来,而不是削弱现在或是损坏一个有生气的将来,才有了解过去的欲望。” 本文基于以下三点来研究甲午战争的民族记忆这一问题。
(一)研究的目的
第一,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今年的4月17日更是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的120周年纪念日。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日本开始疯狂的侵略活动,中国则在丧权辱国的沉痛中醒悟、奋斗、自强。第二,日本从明朝开始就对我国抱有敌视态度,如今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更是不断地挑衅中国。第三,由于国内媒体纪念甲午战争报道数量整体偏少,导致我国人民的民族警惕心不强。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视、社会联系与协调、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其中,媒介担任着传承文化的重要职责。
(二)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思考而已。” 学术界对甲午战争一直不乏研究,笔者进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输入关键字“甲午战争”,结果显示有307篇学术论文,研究主题包括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李鸿章等人物的角色分析,钓鱼岛事件等。其中,从近代报刊的角度来分析有关甲午战争新闻报道的学术论文共有6篇,4篇以《申报》为视角,分别围绕《申报》在战前为甲午战争营造舆论,战中对清军态度的转变,以及《申报》报道甲午战争时的政治倾向和反割台战争这个四个中心来分析,余下2篇分别是对近代报刊《字林沪报》和《万国公报》有关甲午战争期间报道和评论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迁移,记忆环境的慢慢消失,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甲午战争。此时现代媒体如果以民族记忆的形式展示甲午战争,对发挥媒体的文化传承功能大有裨益。然而在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中,笔者暂未发现从现代报刊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纪念报道的文章。
(三)研究方法
为了权威体现媒体的民族记忆功能,本文以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为样本,选取编码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现象—问题—原因—措施”的基本逻辑结构展开。首先,选择《人民日报》1994、2004年7、8、9、11月,2014年全年和1995、2005、2015年3、4、5月有关甲午战争的纪念报道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分析有关甲午战争纪念报道的特点,深入探讨纪念报道数量差异背后的根源。最后,通过实证效应来阐释媒体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进一步发挥它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引导作用。 甲午战争的民族记忆研究以《人民日报》的纪念报道为例: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2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