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坚强在她的写作中尽显。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写作,在她极短的人生时光里,给我们留下了百万余字的作品。萧红的人生中心是写作,并且有着极强的文学天赋,她的才情让世人震撼。
电影中萧军与萧红初次见面时,萧军看见了萧红写的小诗,感觉仿佛“世界都变了”,他不敢相信眼前的女人竟然有这样的才华,这让观众能深刻感受萧红的天赋。在哈尔滨的时候,萧红问萧军:“那天如果在小旅馆,你没有看到我写写画画,我们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关系?”萧红害怕自己没有萧军想象的那种才华,萧军会因此轻视她,拿起笔,缩在他背后的床上,写下“弃儿”。在这里,萧红写作是因为萧军,害怕受轻视,害怕夫妻感情变化,而萧红却没有因此萎靡,而是真正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
萧红在写完《生死场》之后,电影给了一个镜头,鲁迅在看萧红《生死场》的手稿,可以看出,鲁迅也十分欣赏萧红的才华,萧红的写作能力不容小觑。电影中,胡风对萧军说过:“在创作上,萧红比你高,萧红写的人物,都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物是喜是悲,我们都能感同身受,好像就活在我们身边一样……”这对萧红写作评价是很高的。
在写作的投入中,萧红不比任何一个男人差,在她短暂的人生中,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还是在长期受病痛和精神折磨的情况下。影片里在哈尔滨生活的几个月中,二萧没有收入来源,萧红长期“肚子疼”,并且饥一顿饱一顿。情感上,萧军频频出轨,并且脾气暴躁,让萧红伤心苦闷,饱受精神折磨。在这样的情况下,萧红完成了几篇短篇小说,并写出了她人生的代表作《生死场》,萧红也因《生死场》一举成名。鲁迅对《生死场》的评价也很高,他称誉萧红说:“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他认为:“《生死场》似乎比《八月的乡村》更成熟些,在写作前途上看起来,萧红是更有希望的。”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女士曾说鲁迅一有机会就像他所有的朋友、同事和访客大力推荐这两本书。后来萧红又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商市街》。电影中,许广平先生对《商市街》的评价是:“她这么会写饥寒和贫穷,饥寒和贫穷谁不晓得呢?可没人像她写的这么触目惊心。”《商市街》是对萧军和萧红在哈尔滨生活的那段日子的再现,在如此饥寒和贫穷的时候,萧红却没有停止写作。在香港期间,患肺结核的情况下,更是写出了经典之作《呼兰河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萧红还在坚持创作她的长篇《马伯乐》,还未完成就与世长辞。《马伯乐》的写作显现出一个自觉的写作者不断拓展其写作疆域的抱负。电影中还不止一次的提及萧红只想安静的写作别无他求。
在写作上,萧红是坚强的,她像男人拼搏事业一样奋斗在文学创作上,萧红只有在写作中才是自由的,就像《呼兰河传》中所写:“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萧红虽柔弱,但她却在那个时代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自由道路;她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她优秀的文学作品却万古流芳。她的生活经历与文学作品共同谱写出苦乐掺半的乐曲,突显了生存和追求中人的艰辛与痛楚。
英国女作家文尼亚•伍尔芙说过:“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这间屋是女性独立、自强的标志。许鞍华中电影中的许多女性角色,都不同程度地具备一定的主体意识。她们意识到自己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个体,试图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我,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萧红通过写作来找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电影用大量写作镜头展现了一个专心于写作的萧红, 再现了萧红在运用“写作”赢得了女性地位和重视,同时,“写作”也是其排遣情绪、保存自我意识的方式,是她坚强的表现。 论电影《黄金时代》的人物塑造(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2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