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冯小刚贺岁电影对中国影视业发展的启示(2)

时间:2019-07-16 19:48来源:毕业论文
(二)贺岁片的源流 在中国最早出现类似贺岁样式的还要从中国的戏曲说起。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直都有个传统,就是每到年末都会请些名角进行封箱


(二)贺岁片的源流
在中国最早出现类似贺岁样式的还要从中国的戏曲说起。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直都有个传统,就是每到年末都会请些名角进行封箱表演来答谢观众。而谈起“贺岁片”我们自然也就会很容易理解,贺岁片就是年末的一次答谢表演。现在大部分的资料都认同贺岁片的名称最初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 1981年许冠文自导自演的喜剧《保镖》开创了一个香港贺岁电影的新时代,为香港贺岁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电影《保镖》中,我们可以看到很鲜明的三个特点:第一,整部电影充满了欢笑和荒诞的情节;第二,档期上率先选定了春节档,定在了春节前一周上映;第三,主角的选择上选择了许冠文、许冠杰等受观众喜欢的喜剧演员。《保镖》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保镖》的成功,也宣告了庆祝新年的电影正式兴起。在之后的几年慢慢的发展成了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聚到一起,不计片酬的拍上几部有一个圆满结局的喜剧电影供大家娱乐。但是直到现在对于贺岁片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目前大致形成了以下三种争论:前两种分别是上文贺岁片的概念中所提到的胡克、蔡师勇和黄磊磊的观点。第三种则对以上两种观点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该观点认为贺岁片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观众想看什么影片就拍什么影片,不需要很清楚地对贺岁片作以界定。所以通过以上观点的诉说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观点认为贺岁片必须是喜剧片必须符合观众需求。第二种观点认为贺岁片只要在春节假期上映就行,不需要特意的关注影片的题材是喜还是悲。第三种则就是折中观点。
(三)中国贺岁片的发展状况
中国贺岁片的发展还要从香港说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除夕香港的演艺明星都会自发聚集到一起拍摄几部内容喜庆以大团圆为结尾的喜剧电影来奉献给观众。现在回看香港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从1981年《摩登保镖》开启对贺岁片的探索起,整个八十年代都是香港贺岁电影的形成时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周星驰和成龙的喜剧电影大量涌现,香港的贺岁电影才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成龙主演的《红番区》第一次以“贺岁片”的名义开始进入内地市场,为当时低迷的内地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内陆贺岁片的真正涌现则应当从1997年冯小刚推出第一部贺岁喜剧片《甲方乙方》算起。这部贺岁片刚一推出便获得了巨大成功,接连斩获了内地“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等多个奖项。随后几年冯小刚持续发力,接连拍摄了与《甲方乙方》类型大体相似的两部电影《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这两部影片推出后也都在贺岁档取得了较大成功。之后“贺岁片”的概念便开始深入人心,2000年新年伊始贺岁档便成了各大片商厮杀的江湖,但是高产出的同时伴随的却是惨淡的票房、粗糙的制作和相互的抄袭。2001年贺岁档继续出现各大片商竞相争逐的场面,《天下无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大腕》等电影层出不穷,但最终除了冯小刚的《大腕》独占鳌头外,其他都以惨淡收场。2002年除了《英雄》、《我的美丽乡愁》外就只剩下了几部香港影片支撑档期的局面,达到了贺岁片的寒冬。2003年一直到2005年中国的贺岁电影开始进入到了大投入大制作的变革期,电影不再简单的追求过去的娱乐氛围而开始向商业大片迈进。在这一时期《手机》、《功夫》、《天下无贼》等大制作的电影开始进入市场并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的影片市场开始回暖[1]。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7年这一时期,贺岁档出现了《无极》、《夜宴》等大制作的古装片,在华丽的影片制作效果和票房上取得了成功的同时在观众口碑上却出现了较差的情况。2007年后一直到现在,中国贺岁电影又开始回归往日追求娱乐、欢快的影片氛围中。电影也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出现了《命运呼叫转移》、《投名状》、《集结号》、《非诚勿扰》、《私人定制》等高票房的贺岁电影,中国的贺岁电影也开始慢慢地走出阴影迈向世界,特别是《集结号》的推出为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论冯小刚贺岁电影对中国影视业发展的启示(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357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