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底层影像叙事与话语呈现中国社会民生类纪录片栏目研究(2)

时间:2020-02-17 14:00来源:毕业论文
通过对最新纪录片栏目和节目的梳理,此文将延伸已有相关研究,将过去与当下连接,试图呈现一个更符合当下的社会民生纪录片栏目 现状 分析。文中使


通过对最新纪录片栏目和节目的梳理,此文将延伸已有相关研究,将过去与当下连接,试图呈现一个更符合当下的“社会民生”纪录片栏目现状分析。文中使用的“底层”概念梳理、话语分析、同独立纪录片的选题类比、泛纪录片的分析等等都将完善与立体“社会民生”类纪录片栏目的形象。对于此类栏目的关注其实就是对“社会民生”领域的关注,是对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的尊重。
1.2  文献综述
1.3  创新点
1.更新相关研究。通过对最新纪录片栏目和节目的梳理毕业论文,此文将延伸已有相关研究,将过去与当下连接,试图呈现一个更符合当下的“社会民生”纪录片栏目现状分析。
2.对于本文使用的一些语汇概念进行了梳理。在对“底层”概念的划分上,除了使用常用的阶层标准,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作为参考依据,还添加了“自我意识”的参考标准。
3.更多的横向对比。文中同独立纪录片的选题类比、泛纪录片的分析等等都将完善与立体“社会民生”类纪录片栏目的形象。
4.本文选取最新的案例作为解读对象,使研究更具当下性。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最快速地了解过去曾有过的研究,获得相关理论知识。
本文将从“底层影像叙事”与“话语分析”两个角度作为切入口,对选取的纪录片案例做解读。这其中涉及了阶层划分理论、福柯话语理论体系、叙事视角分析等理论研究。
1.4.2  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典型形象获得典型特点,并且真实有效。
本文选取了《纪录片编辑室》于4月28日、29日,5月2日分期播出的三期《最后的棒棒》电视剪辑版,作为解读对象。该对象选取具有高度相关性、时新度、典型性,其结果可以作为范本。
1.4.3  类比研究
文中,在选题上同独立纪录片做出类比,在分析发展瓶颈时对泛纪录片的现状做出分析。
 2  “社会民生”类纪录片栏目的发展概述
我国纪录片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改变,从概念到定义、从技法到理念、从制作到发行90年代出现的纪录片栏目化就是其中之一,行至21世纪的纪录片频道化,已是一幅全新景象。
2.1  纪录片栏目发展过程回溯
1993年,上海电视台开播《纪录片编辑室》,中央电视台在《东方卫视》中推出了《生活空间》,以此为标志,拉开了自制纪录片栏目的序幕。而在此之前,已有部分依靠收集各地纪录片进行汇播的栏目,如《祖国各地》、《地方台50分钟》等,为进入真正的纪录片栏目做出了铺垫。
两档栏目迅速获得高收视率(《纪录片编辑室》在开播时收视率为36%)及高度好评,引起了各地电视台开办纪录片栏目的风潮,一时无两。
表2.1  各省市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开办情况(1993 年至 1997 年)(摘录)[1]表题
栏目名称    所属电视台    播出时长    开播时间    播出期数
《百姓故事》    中央电视台    10分钟    1993年    每周五期
《第三只眼》    北京电视台    20分钟    1996年元旦    每周六期
《百姓家园》    北京电视台        1997年3月   
《中国纪录片》    河北电视台    30分钟    1996元旦    每周五期 底层影像叙事与话语呈现中国社会民生类纪录片栏目研究(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4624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