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来是黄金搭档,然而由于过于经济化,致使传统文化庸俗化。从龚琳娜的神曲《法海你不懂爱》到腾格尔的新神曲《桃花源》,还有贾玲在《欢乐喜剧人》节目中恶搞花木兰,这些娱乐化的生产使得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走样的状况还在延续。
传播环境的变化也造就了传统文化传播语境碎片化的状况。在工具理性、消费主义思潮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也呈现功利化的趋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只是依靠春节、孔子、戏曲等文化碎片来维系,已不再是一套完整的能够安顿人心的意义系统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价值体系。
(三)受到西方文化的威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名片,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然而,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与和先进的技术优势,不断对外输出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我国传统文化亦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
以传统节日为例,当西方情人节在中国大行其道之时,同为情侣间节日的七夕却频遭冷落。同时,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闻电视节目等传播资源有几个少数发达国家控制并不断对外输出。而且,发达国家除了输出文化产品,还进行文化垄断。比如,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国际新闻发布掌握在发达国家四大通讯社手中。他们发布传播的网络信息存在极大的片面性,譬如战争、 贫困、 腐败总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民主、 自由、 繁荣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属。此外,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文化的同质化也日趋明显,遍布在各商业中心的KF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此,文化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便受到巨大的挑战。外来文化的大行其道使得本土的传统文化遭受着巨大冲击,本土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和理念逐渐弱化。
二、“互联网+”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契机
互联网自1994年接入中国以来,使我国的文化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契机。2015年,“互联网+”这一新概念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在马化腾看来,所谓的“互联网+ ”就是指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内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它将给产业、社会,甚至人们的生存状态带来深刻的变革。“互联网 +”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途径拓宽
尹汉宁曾指出,“互联网+”是加法,更是乘法。它不但是在现行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管理层面量的累积,而且是一种科学地驾驭技术、利用技术基础上的提速、提质、提效,是利用新技术的全方位创新,为转型升级赢得新机遇。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使其传播途径大大拓宽。
就拿月饼来说,作为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必备食物,它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往年,它只能被摆在各大商店供人们选购,在佳节将近时,备受热捧,但是,节日一过完,人们对它的热乎劲儿过了,便有许多被剩下来。如今,传统文化遇见了“互联网+”,那结果就大大不一样了。2015年的中秋节来临之际,月饼商纷纷“触网成功”,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距离节日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样式各异的月饼礼盒就已经全面上架。许多月饼商家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成本低、覆盖面广等特点,先后开通微信公众号,开发微商城,在手机终端销售月饼,并取得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许多百年老店也搭上了“互联网+”这趟顺风车,推出“月饼零元购”“抢月饼红包”等线上活动,提升自身品牌的影响力。 “互联网 +”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5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