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选秀类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娱乐创新策略(2)

时间:2020-07-28 20:07来源:毕业论文
3 《中国好声音》的娱乐创新策略 3.1 艺术层面的探究 3.1.1 具有艺术性的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厘清了我国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艺术标准,节目制作过程中

3 《中国好声音》的娱乐创新策略

3.1  艺术层面的探究 

3.1.1  具有艺术性的“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厘清了我国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艺术标准,节目制作过程中始终把艺术性放在了首位。该节目定“中国好声音”为名称,已经揭示了其两方面的艺术标准:首先是“中国”,再者是“好声音”。中国指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受众群体审美的,能代表中国音乐流行风向的。而“好声音”更是该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制作者对于“好声音”有着清晰的标准和清醒的判断,并在制作当中彻底落实这一艺术理念,切实把节目打造成为极具艺术性的音乐盛宴。节目中选手极具辨识度的嗓音、个性化的演唱、富有爆发力的情感表达都得到了非常强烈的表现,让观众真正的体验了具有艺术性的“好声音”。整个节目并没有本末倒置,忽略歌唱本身,把选手的外形包装、话题炒作放到首位,而是牢牢地把握音乐本身的艺术性,真诚的为观众献上一道道艺术大餐。正是节目制作方对艺术性的孜孜追求,给广大受众献上了一首首“好声音”,才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彻底抛弃了荒唐另类的装扮和稀奇古怪的行为,让歌唱回归本位,让艺术回归本位,让真正的“好声音”穿越眩目的影像和纷乱的喧嚣来到观众面前。[3]

3.1.2  艺术与情感的交融

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对大众的真实情感有所表达。追逐梦想,展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深层次的贡献是传递音乐的本质和价值——“无论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还是生活景象的描绘,都是音乐家对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内心感受和体验”。[4]相比其它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更打动人心,这是因为其更加注重情感的挖掘。吸引导师转身的不仅仅是优美的声音,更是歌声里所包含的各自不同的情感、人生经历。歌手张玉霞是一位盲人,她有着几十年常人无法体会的辛苦遭遇。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人生阅历,让她满怀深情的唱出了《独上西楼》的沧桑情感。随着音乐在心底流淌,触摸到生命的最深处,常常让背对选手的导师们感动不已,同时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也被深深的打动。选手们的歌声向人们倾诉着人生过往中的种种酸甜苦751,展露着人性最柔软、最动人、最纯洁的部分。这档节目真正做到了在艺术与大众情感层面上的共鸣,完美地诠释了歌唱与人生。艺术与情感的交融重塑起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内在魅力。选手的歌声和经历给广大观众所带来的触动,伴随着四位导师背对歌手忘情投人的表情、动作、手势、哼唱,情感获得了进一步渲染放大。选手的歌声里情感纯粹地宣泄着,带给观者带来了激荡的精神愉悦。正是《中国好声音》很好的把握住艺术与情感的交融,才吸引、打动了大量的电视受众。

3.1.3  艺术与“正能量”的契合

《中国好声音》是艺术与“正能量”的完美契合。“大众娱乐”逐渐走向“大众愚乐”的道路,中国真人秀节目期盼获得真切共鸣和正能量的价值传播。[5]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节目不但应该给广大受众带来极具艺术性的音乐盛宴,而且还应向受众传播“正能量”。《中国好声音》爆红电视屏幕,四位导师的表现也获得了一片掌声:刘欢脱帽鼓励学员,被学员感动而泪流;那英多次走上舞台,为学员圆梦;杨坤的32场演唱会背后体现的是作为导师的苦口婆心与真挚态度;庾澄庆坚持欢快的风格,妙语惊人、频爆笑点。好声音的“正能量”打动观众,不只普通观众叫好,电视业界也一片赞赏之声。如果说节目的艺术性,是《中国好声音》成功所依赖的第一重“能量”;那么,节目价值观层面的积极,则无疑是其得以成功的第二重“正能量”。节目打动人心的是它毫无矫揉造作的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艺术与“正能量”的契合,不但给广大受众以美的的享受,更是向广大受众传递了一种积极的力量。在观看《中国好声音》时,再也见不到低俗的炒作、虚假的煽情、恶俗的绯闻,取而代之的是阳光、公平与希望。 论选秀类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娱乐创新策略(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5700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