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界定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 。
议程互动则是通过议程设置发展而来,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为议程互动提供了传播实践的现实性,即媒介设置的议题并不只是机械单向地从一个媒介转移到另一个媒介,而是在多种媒介之间动态交互的流动,让发展中的新闻事件成为公众关心的社会焦点,助力议程推进。需要强调的是,议程互动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媒介的异质性,这份差异性可以表现为同一媒介不同等级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不同介质媒体的差异性。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显然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这就意着网路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是可以存在议程互动的。
“我是新华社和新华网记者”、“我是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记者、“我是香港文汇报和文汇网记者”……在2014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期间的各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在自报家门时,都同时提到了其所代表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这一细节变化也能彰显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交融逐渐向纵深推进的大趋势。本文聚焦2014年两会特别系列报道,集中论述在新闻传播这一重要领域,社会舆论设置的力度和效度如何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两者深入联合的作用下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议程互动的基本形态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分为两个基本矢向度——议题从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媒体、从网络媒体流向传统媒体,这两个基本矢向度逐渐发展出有章可循的基本形态。
(一) 传统媒体报道事件由头,网络媒体全面设置议题
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率先报道某件新闻事件,各类新闻网站凭借自身的新闻敏感度立即在网络上转载更新报纸、电视上的新闻报道和视频材料。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独有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庞大的网民群体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突发事件更容易在网络空间中成为网民们议论的热点话题,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其信息发布的功能,同时,手机技术的发展又将话筒更便利地置于一个个手机媒体终端面前,让每个终端成为发言人。这种情况下,“议程设置是网民自发形成的一种舆论合力” [2]。 自我表达意识十分强烈的网民深入挖掘新闻背景资料和深层次信息,以相关新闻事实为由头,展开进一步讨论,引发社会关注,形成网络舆论。
(二) 网络媒体扩大社会关注,传统媒体接棒深度报道
网络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议程互动表现为网络上发布的新闻报道或发表的观点意见被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所转载引用,抑或是加以采访后扩宽深度进行二次报道。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帖子聚集了网民的关注和公众的视线,网民的集聚性追踪造就了现实社会的喧嚣,此时传统媒体就可以顺势接棒,借由网络的力量自我武装,利用既有的受众关注度又有现成的新闻素材进行深度报道。
基于新闻从业者的本职要求以及媒体间的竞争需要,传统媒体会敏锐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及时关注和跟进,对网络事件中的相关内容予以及时的引导,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化报道,从而引导网友对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再度讨论,一定程度上调整舆论走势。 浅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议程互动(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6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