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入手,论述了新媒体与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联系,分析了新媒体在中国公民社会构建中的作用,阐释了新媒体对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效应评价。从而进一步讨论如何优化新媒体构建中国公民社会作用的对策。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媒体在我国兴起也是近几年的事,2003年8月因为“刘涌案”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2003年因此成为“网络舆论元年”。我国关于相关主题的研究时间不是很久,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中国知网的“学术资源总库”的搜索结果来看,以“新媒体”为关键词,获得了25291篇相关论文;以“公民社会”为关键词,获得了12506篇相关论文;将“公民社会”与“新媒体”结合起来的检索,共有5篇。(以上数据截止2012年5月16日)可以说,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能够总体反映当前新媒体与公民社会构建的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从实践到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分析,来揭示新媒体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必然联系。既能从理论上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指导,又能为各级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
1.3.1系统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是指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与该事物所处的宏大系统之间关系的考察,来试图解释该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之上。将我国新媒体与公民社会关系的研究置于国内和国外同类问题的大系统之中来展开研究,由此更能揭示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达的时代对我们拓宽信息沟通渠道、有效利用网络力量来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性。系统研究方法的运用,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研究对象的作用和意义定位更加准确,从而能够产生较好的研究效果。
1.3.2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是对不同的社会现象或同一社会现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其中规律的一种方法。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传统媒体环境和新媒体环境下公民社会的建设情况来分析新媒体的优势,从而为政府部门提供理论上的启示和实践上的借鉴。新媒体有能够为公民提供意见表达平台的积极效果,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网络暴力、肆意破坏个人信息等消极后果。比较方法的运用,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对于新媒体监督进行引导和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让网络监督的良性效应达到最大化。
1.3.3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调研、访谈、测验、实验等手段展开研究,并由此获得相应的数据,将其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直接结果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发生的与新媒体相关的众多事件表明,新媒体已经对公民社会构建产生很大影响。对于新媒体事件的描述以及国内外在类似问题上的处理方法均需要建立在实证材料及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数据的取得、资料的来源均需要实证的方法和手段。笔者紧紧跟踪国家权威部分发布的最新的网络舆情报告以及最新网络舆论事件,从客观的角度、用事实说话,对新媒体与公民社会构建的关系展开探讨。
2 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公民社会构建的现状
2.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这一概念起源于40年前。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新媒体),于是诞生了“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在构建中国公民社会中的作用探析(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