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试析我国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伦理意识(4)

时间:2016-11-15 14:53来源:毕业论文
有些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只简单的进行新闻的报道,而并非对新闻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解读。在报道后,也不考虑社会的反响和受众的心里趋势导


有些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只简单的进行新闻的报道,而并非对新闻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解读。在报道后,也不考虑社会的反响和受众的心里趋势导向。例如:2013年4月4日南昌新闻网出现了一篇题为《江苏卫生厅:板蓝根冲剂可预防H7N9禽流感》的报道,随后南京日报也发表类似的文章,武断地认为板蓝根可以有效预防禽流感。观众知道后,立刻大量购买板蓝根,造成不少地区药店的板蓝根供不应求。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报道并没有深刻分析板蓝根的具体药性和对禽流感的实际预防效果,也没有任何的临床试验证明板蓝根能够预防禽流感,显然这样的报道片面、失真。4月6日京华时报、中国广播网、河北卫视等媒体都对许多药店销售板蓝根断货的情况和官方专家称板蓝根不适合作为H7N9的预防药做了详细说明。为了解答公众疑问,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禽流感防控专家组,专家认为:板蓝根是否对H7N9可以有效防御,目前无法确认。此时,新闻媒体报道的正确引导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必要的社会恐慌情绪。
三、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伦理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伦理意识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缺失有着独特而又深刻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不明确新闻信息的价值取向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要正确确立新闻的价值取向,客观、时效、以人为本。因至今国家并未研究出H7N9的抗病毒疫苗,所以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受众惧怕病毒的心态,趁机骗取钱财。例如2013年5月15日黑龙江新闻网报道,5月12日一女子花300元被“药厂员工”忽悠网购H7N9的特效药,当她收到网购的货物时,让人瞠目的是,其特效药尽然是一大袋板蓝根。在此篇报道中记者列出有关禽流感诈骗的7种作案手法,并提醒受众增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在这篇报道中记者明确了新闻信息的价值取向,把客观、时效、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所以,新闻行业也需倡导新闻工作者把新闻的正能量宣传出来,时刻明确新闻的价值所在。当新闻工作者对有关灾难性事件进行采访时,要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把发现到的新闻亮点适当放大,围绕新闻价值原则进行灾难性新闻的报道。
(二)报道内容与方式不够人性化
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灾难新闻时,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降低个人感情的影响,充分考虑被采访者的身心状态。有些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够人性化,缺少温馨感。如在汶川地震中女民警蒋敏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在救灾一线连续奋战五天后,央视记者采访她时所提的问题是看到救出来的老人和小孩,会不会想到自己的亲人?在身心俱惫的状态下,最终蒋敏晕倒在地。这段采访引起受众的不满,受众表示: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煽情的新闻,置采访者于不顾,没有考虑到被采访者当时的基本情况,只一昧地进行采访,忽略了“以人文本”的原则。从这段采访中显示“除了对生命的漠视,部分媒体面对采访对象也显得过于冷血,甚至残酷。”
(三)缺乏必要的职业精神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新闻职业精神是指“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传媒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包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的认识与理解。” 新闻职业精神与新闻职业道德不同,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者通过具体的新闻采访实践行为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而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缺乏所展现的是新闻伦理意识的缺失。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把良好的职业精神充分体现在每一个新闻的报道中。据人民网报道在雅安地震发生时期,湖南台主播梅冬的父亲因病逝世,但梅冬却依旧坚守岗位,为观众直播最新的雅安地震消息。这一消息被有关媒体发布后,有不少网友称赞他敬业。在雅安地震中那些奔赴一线采访的新闻工作者也是在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中进行新闻报道,他们的新闻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一个优秀新闻人应当具备的良好新闻伦理意识。 试析我国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伦理意识(4):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