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所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都已不在少数。其中,对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的研究较多从农村层面从农民的利益角度出发,虽然这些研究最终可能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有一点很明确,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确实不可估量。国内现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全国层面,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从区域层面出发而不是整体层面的研究分析较少,无法比较区域金融下不同的金融发展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从而无法因地制宜做出适合各地区各区域的金融政策引导。现有的实证研究,单一的金融深度指标如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金融相关比率、私人信贷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等,都是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正如陈志刚(2006)提出,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法律及其执行、制度和信息系统等还存在各方面的不完善,因此不能单纯以金融深度衡量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这是不全面也不准确的。在假定成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之下,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如果投入——金融发展的度量指标出现偏差或者是表现出不够全面,就无法得到真实的关系,也就不能避免地存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实证研究中结论的分歧。因此,金融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至少应该包括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两个方面。20272
对文献的总结
在对金融发展是如何影响居民收入分配这一问题探讨时,诸多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三种理论:传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理论、库兹涅茨提出的倒U型关系模型、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线性关系理论。
麦金龙-肖模型中的收入分配是传统理论的代表。1973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麦金龙和肖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和研究,这次研究是充满了创新与突破性的研究,因为主体是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这对20世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大有裨益。他们归纳总结出了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抑制和信贷配给,这将直接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矛盾加剧。究其原因,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通常都不能根据市场的浮动来自行调节,政府会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强加干预限制。市场流通资金降低,可贷余额不足,必然导致非价格性的信贷配给,大大降低了社会投资的效率。因此,在麦金农和肖看来,发展中国家不断降低信贷利率,不仅不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甚至会抑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取适当提高利率的政策才能防止或缓解市场经济的衰退。
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提出是在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在长期的收入结构中存在着一个以不平等为特征的长期波动:在昔日的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迅速变化的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不平等扩大;一段时期变得稳定;然后在后期阶段上不平等缩小”。画图就可以看出,以收入的差距为y轴,随着经济发展度量指标(比如GDP)x轴的递增呈一个倒U形的趋势变化,因此“倒U”曲线模型就此得名。库兹涅茨觉得在经济发展萌芽阶段,虽然储蓄和投资的大量汇集对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大有裨益,但是由此产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后果也不可估量;当经济不断发展步入高速增长阶段时,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民的后代们在城市中生根立足,他们不仅提高了政治地位,还会通过法律、税收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抵消储蓄不平等的累计效应。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进一步发展,各种实证检验证明“倒U型曲线”的伪科学性和弊端。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向后人展示出了一条与“倒U型曲线”完全不同的路径。 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1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