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图像拼接技术发展现状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其研究基本上是处于追随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尽管在该研究领域我国依然与国外存在着诸多的差距,但近年来国内在该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可喜的进步。1998年,张祖勋等提出了一种图像快速融合的算法--多级影像概率松弛整体匹配技术。这种方法可以是不同规格不同参数的图像进行拼接,效果良好。除此之外,华中科技大学还提出一种算法,就是使用数学建模,以达到更好的图像匹配。在2002年,杜威、李华两人基于前人研究,改进了图像拼接在运动中的算法,使图像拼接的使用范围变宽。而针对拓展小范围的图像匹配问题,周鹏等人研究提出大视场图像拼接算法,很好地解决了图像匹配小视场问题,还大大提高精度。这种方法是建立两个类似函数,并寻找这两组函数的相关性。大大简化了计算工作量提高匹配效率。2005年,侯舒文、郭宝龙提出了新型的特征值算法,大大提高了图像处理的效率。2006年,王伟、陆佩忠提出了基于Harris特征点匹配方法。该算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8个参数的估计,有效地提高配了匹配精度。2007年,夏妍妍、尹丽华和安居白提出了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图像拼接方法,通过对海上监控图像的处理,人为选取需要的重合部分并取得比较好的拼接效果。赵辉等人则提出了一种能对相位相关性处理的算法,这种算法增强了图像处理的自动排序功能。2009年,刘美莹、汶德胜和曹红杏提出了新型的图像拼接技术,他们对Harris算子的技术问题加以改进。针对Haris算子检测提取图像的匹配点,增强了图像除噪性能,大大提高效率减少计算量,图像融合采用的是像素加权的方法,有效提高配准精确性,比较适用于当今社会。2010年4月,武汉理工大学的李庆、李芬等人提出了基于SURF特征配准的pcb图像拼接算法,通过pcb技术使融合图像无缝拼接[1]。2010年8月,李会平对图像拼接中匹配国策后能够进行了改进,他使匹配特征点过程双向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图像拼接的精度和速度。 图像拼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1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