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纳米银杀菌作用的机制,大多数学者认为微粒状态的银由于其表面积极大,所以遇水或在水溶液中便会发生反应(Ag=Ag++e),因此纳米银的杀菌作用主要与银离子有关。Dibro等认为,纳米银的作用方式与银离子相似,只不过它们的有效浓度不同,纳米银是在纳摩尔水平,而Ag+是在微摩尔水平。通常纳米银颗粒粒径极其微小(10~100nm),以其独特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以轻易地进入病原体,与菌体中酶蛋白质巯基(-SH)迅速结合,使一些以此为必要基团的酶失去活性,使致病菌不能代谢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组织修复、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也有人认为纳米银中的银离子同时也可以与细菌中的-NH、-COOH等反应,从而杀死细菌或霉菌。Bhol等报道纳米银既有抗菌性又有抗炎性,其抗炎机制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2(IL-12)的表达,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Demling等的研究也表明银粒子具有抗炎特性,能抑制DNA的复制,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渗透到皮下组织,持久地释放纳米银粒子,与切口接触后,快速有效地杀灭切口及缝线上的病原体。研究发现银粒子还有止痛作用,可能与银粒子阻断疼痛的传导、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有关。29940
陈娜等研究了Ag+对水螅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Ag+的毒性反应迅速,接触后立即产生收缩现象。而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多,周围相邻原子的缺乏,存在许多空键,因此,论文网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化学活性。熊玲等将4种不同粒径银粒子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含银培养液与L-929细胞接触培养,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2.5~25μg/ml),纳米银粒子(<100nm)呈轻微细胞毒性(0~1级),相对增殖率与含银量呈剂量-效应关系;当浓度>50μg/ml时,与之共培养的细胞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对细胞的生长代谢造成显著影响,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与银粒子浓度降低而减少,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和剂量-效应相关性也消失了。粒径较小的微米银(0.7~1.3μm)在浓度达到250μg/mL时,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而粒径较大的两组微米银粒子(5~8μm,<45μm)在所有的试验浓度下,与之混合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无明显细胞毒性。由此可见,粒径不同的银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有较大的差异,在相同剂量下,纳米银颗粒和粒径较小的微米级银粒子比粒径较大的微米级银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更大。部分在培养液中的纳米银粒子能被细胞当成异物内吞并随之代谢,但当培养液中纳米粒子过多时会给细胞的内吞和代谢带来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了细胞的健康;粒径较小的微米银也可被细胞吞噬,所以当所含粒子超过一定量时也会给正常细胞带来影响;而粒径较大的微米银粒子不能被细胞吞噬,从而不会给正常细胞带来影响。 纳米银粒子的抗菌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2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