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刘举鹏等人采用2DL程序对PETN/硅橡胶炸药的爆轰波拐角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拐角效应的形成机理,指出拐角效应的成因可以抽象为侧向起爆。赵同虎[16]等人对JO9159炸药和硝基甲烷在不同拐角情形中的爆轰波绕射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绕射过程中硝基甲烷反应区反应停止,变成“死区”,JO9159炸药在绕射过程中反应区反应继续进行,爆轰波向前传播,不出现“死区”。他们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点:1、试验装置结构不同。2、两种炸药的引爆机理和感度不同。硝基甲烷为均匀炸药,冲击感度低,难以引爆;JO9159炸药则是非均匀炸药,冲击感度高,容易引爆和传爆。
1995年,冯长根、王树山等人[17,18]研究了单质猛炸药小尺寸装药拐角的延迟爆轰现象和小尺寸弯曲装药的爆速亏损现象。实验研究得出,在一定装药尺寸范围内,弯曲装药存在爆速亏损现象,当曲率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爆轰波的传播会发生中断,并给出了爆速亏损与装药曲率以及装药尺寸之间的近似关系式。李生才研究了不同角度及不同约束条件下注装TNT中的爆轰波拐角现象。他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注装TNT中拐角角度分别为60°、90°、120°情况下爆轰波的拐角绕射现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死区面积和拐角距离随拐角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拐角为60°时没有明显的爆轰波延迟现象;随着拐角角度的增大,拐角距离不断减小;拐角为120°时,存在有未爆区。 炸药爆轰管理传播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2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