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态在国外不是一个传统的学术概念,国外学者对于社会心态一词的表述大多体现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领域。法国历史心理学家雅克•勒高夫认为心态是用来描述个人与群体共有信仰的。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使用了“集体表象”,它所关心的是一种集体心态 ,属于社会实在。但彼得•伯克认为当代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更喜欢使用“思文模式”、“信仰体系”或“认知图像”(王俊秀,2013年)。32216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认为,一些社会成员无法摆脱群体和社会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通过不同层次的群体表现出来, 而当群体扩大为某一个社会阶层后,群体心理也就成了相应的社会心理, 直至整个社会的社会心理。这种群众心理学在施坦达尔的民族心理学那里被称作“民族精神”。根据施坦达尔的观点,民族精神是因为出生环境和居住环境的统一,一个民族里的所有成员都在各自的身体和灵魂上打上了本民族特有的痕迹,而且这种民族的痕迹在一切个体身上引起了相同的喜好、心理特质、性格类型等。实验心理学之父冯特则强调民族精神是个体意识的创造性的综合体,民族精神就体现在超单独个体的语言、行为和心态中。社会心理学家勒庞以心理群体为研究对象,他的研究揭示了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群众心理。根据勒庞的学说,心理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获得一些比较暂时但又比较明确的普遍特征。(马广海,2006)。欧洲的社会认同理论,通过知觉过程的“类化”机制,抓住心理群体的形成这一关键过程,重点探讨个体归属于群体、凝聚为群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心理机制, 解释了各种集群现象而不是群体( group) 现象,成为战后欧洲社会心理学家对世界社会心理学最有意义的理论进展。(杨宜音,2006年).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于集群行为( 临时性群众行为、游行、示威等)、群体心理、政治心理学以及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比较接近社会心态这一概念所处的研究层面或领域。但对于某一特定群体的社会心态研究不多,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成为国外在该研究领域里的一大空缺。论文网
国内研究现状
社会心态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反映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社会心态的问题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社会心态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对社会心态的理解不同,专业上限制,导致社会心态的研究内容差异很大。郑玲在对贵阳居民的社会心态调查时,从对对社会生活和个人、家庭生活的感受,市民关心的重要问题,心理预期,社会需求等四个方面进行(郑玲,2002年)。马广海认为以与社会行为高度相关的心理要素作为社会心态的测量指标是社会心态研究的必然要,因此他主张从社会情绪、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倾向等四个方面对社会心态进行研究(马广海,2008年)。王园园在进行农民工社会心态调查时,调查问卷分为个人认知、阶层认知和社会认知三个部分,个人认知方面包括信仰认同、法律认同、政策认同、道德认同和未来认同五个方面; 阶层认知主要考察农民工对自己阶层的社会压力、社会安全、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感受(王园园,2009年)。王俊秀在总结上述观点后认为,从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和社会行为倾向四个方面考察社会心态是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的(王俊秀,2013年)。 社会心态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2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