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主动悬架研究现状1972年,半主动悬架的概念首次被英国的Karoppe等人首次提出。半主动悬架的性能是根据弹性元件的刚度调节和阻尼减振器的阻尼调节是实现的。但在实际情况操作中,对弹性元件的刚度调节比减震器阻尼调节的操作要困难的多,因此,目前大多数研究是针对阻尼减振器所研究的。
按阻尼系数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有级可调阻尼减振器和无级可调减振器。Thompeson等人研究表明无级可调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是通过节流孔的孔径调节来实现改变的。1974年,Margolise等人研究创造的半主动悬架是由“开关”控制的,在后面的改进中,逐渐得到应用。1986年,英国的Croella D.A.等人推出了一种非路面车辆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并验证此种悬架系统的性能比被动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更好。2001年,日本的Katseuya Tanfujia等人描述了针对铁路车辆机械技术上的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2006年,比利时的Swevere J等人提出了一种无模型悬架控制结构[6]。
2003年,Lord公司和Delphi公司联手合作,成功开发出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并在Cadllace Seviiie轿车STS上装备使用。32662
如果只靠减振器调节阻尼来提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显然是有限的,还可以通过改变弹性元件的刚度来实现。1977年,Hubard等人提出切换空气弹簧来实现刚度调节的半主动悬架。1993年,美国的Youne等人建立了自由度四分之一半主动悬架模型。2006年,日本Yanqeng Liu等人建立了2个阻尼可调的减振器和2个刚度不变的弹簧组成的半主动悬架模型[6]。论文网
与此同时,我国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半主动悬架系统做了大量的研究。重庆大学的舒宏宇研究了主动悬架的模型试验,北京理工大学的张一鸣对半主动悬架的阻尼调节进行理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对附加辅助气室的空气悬架的动态特性做了研究等等。 半主动悬架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2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