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的向敏以155mm固体燃料冲压增程弹为研究对象,对弹丸总体、动力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仿真模型,分析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部流场的特性以及进气道对内外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固体燃料冲压增程弹弹道模拟,获得了射程和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15]。
南京理工大学的夏强博士以小口径的固体燃料冲压增程弹为应用背景,采用了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等的手段,深入地研究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奠定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理论以及实验基础[12]。
国防科技大学的郭键建立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喷管内部和补燃室流动过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建立了新型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实验系统,分析了飞行条件和固冲发动机结构参数对发动机的影响,优化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性能[2]。 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国內外研究现状(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29764.html